弘揚普化聖帝降文 (2015.6.8.星期一)

 

      命雖天定運可轉,變數由心妙轉換;

 

      好壞總要自主理,定業可轉功德彰。

 

    命運的主人可改造定數,而非以追求神人論命之精準而欽佩不已,此即是認命服輸與改命征服的差別。人世間的事務如此,出世間的聖務亦是如此。仙佛期許眾生能改變命運,更能改變聖命,超越既定的局限,因此一切人之行使若皆完全按照 上蒼的劇本,只能說是考驗及格之等級而已。倘若能脫稿演出,而且更加精采,那才是真正的高材生。所以仙佛不在乎眾生認為仙佛開示的不準,而在乎眾生不能改造既定的因緣,更怕眾生不但不能按照既定的命運走,更糟的是因為敗德,而使得原本擁有的福報都遭到損害。因此轉運必要轉好運,而非轉厄運。

 

    按照 上蒼的安排去行使聖務,其意即僅是以執行聖命者當初的實力去做當時安排的事務而已。若能提升自己的能力,上蒼即會適時調整,給予更大的聖命,因此天命該由人為,更要不斷進化,才會有更大的使命下達。

 

    由南海古佛經由鸞筆著作《人生目的》一書之因緣,即是由此而起也。未來只要人為可配合,上蒼即會進一步下化更精微的著作,尤其要對眾修子在修道方面所存之疑惑,給予釋疑解答,讓修持者能選擇正確的真理大路,此乃是 上蒼啟動一連串因緣的主要原因。

 

    修持大道心法首要斷除凡夫知見,一切妄說禍福吉凶、斷言過去未來之言論與作法,實則阻絕眾生慧命啟現之障礙。修佛乘者若仍停留於此一境界,那說明尚未真正入道心也。

 

    吾今日降來,勉諸生能用心研會仙佛聖諭,經由大道真理的淨染,產生真智妙慧,方不致隨波逐流,終不能脫離生死輪迴也。

 

    好!為師退也。

 

 

人生目的1~20    本網址之聖藻乃  上蒼下化歡迎分享,推薦,引用

 

南海古佛著作(靈筆扶鸞)

                     1.人生目的

    人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來世上做人,由幼年少不經事直到年邁生命將至終了,都很難弄清楚,這輩子來世上到底要做什麼。當然在一生當中,因人與人的互動關係,讓自己有不少的領悟和體會,其中產生心理上的感受,有喜、有樂、有悲、有苦等種種複雜的情緒,此時作出的反應與思想狀態,又形成自己內心與外境所會承受的結果。此一連環的作用力,以宗教觀點來說,叫做因緣果報,以人的理解,叫「因為…所以」。只要是人就必然要遭遇與面對。

    既然如此,有何方式可以把這種不變之法則來好好了解一下?讓自己成為人生的掌舵者,而不是向命運低頭的人。如果你有機會看到這篇文章,那是否願意多留一點心思,去了解自己,去主導自己的命運呢?

    每個人都有能力改變自己,問題只在於你願不願意去做而已。常聽到有人說:我身不由己。其實,正是這樣的觀念,讓你陷入身不由己的困境。一般人太小看自己的能力所能造成的改變,不信你去觀察世上各領域的成功人士,有哪一位不是先由「相信自己可以」所產生的動力,創造出偉大的成就?別小看自己心念中所蘊含的力量,那可是達成目的與夢想的源頭。所以想讓自己在世上成為什麼身份,就先從心理建設開始!別再怨天尤人,你當下所面對的一切,都是因你而有。更貼切的說法是:一切的境遇都是你要的!或許你不服氣,但實在是如此。你不能理解,因為你不知道心態所產生的影響力有多強烈,大到你難以想像,影響之深遠程度,是一般人不能了解的。

    那麼人到底來世上做什麼?又如何心想事成?

    人來世上,不管來了幾次,目的都是要讓你學習怎樣「自主」。或許你認為你一直都能自主,但事實上你不能,也不會!你所謂的自主,還停留在意氣用事:以情緒、以心情、以自我主觀去應對人事。有時自以為聰明,卻不是真正的智慧。自己的命運就是這樣造就出來的。因為主觀,所以都以自我為出發點,沒有將廣泛的群體利益列入考量。以自我為出發點本是無可厚非,但實際上自古以來,公眾利益永遠是成就個人利益的根本。次序若顛倒,個別利益將會很難成就,最多只會短暫虛幻的呈現而已。

    總而言之,人生的目的到底為何?就是讓自己在有生之年,創造、發揮自己被需要、被利用的價值。唯有被需要、能被群眾所用,人生才有真正存在的價值!改變以自我為心中的思考模式吧!私領域的框架是成不了大事的。只有公領域,群眾利益的促成所產生的附加利益,會帶來你想都想不到的豐碩,甚至超越你想要的。

      傻人傻福真智慧,自私自利成(皆)枉費;

      放大心眼好運到,自然達到有地位。

    成為自己生命旅程的掌舵者吧!

 

                         2. 命運操之在我

    常聽人抱怨自己的命不好,運氣更差。正因心生抱怨,則表示此人不知道什麼叫命運,所以更不懂如何轉變命運。

    改變命運不是嘴上喊喊就好,而是要真正去正視自己的處境是由何而形成:是這輩子的作為而造成的?或是由很多無力改變的生存條件所導致的?不管是哪一種原因產生的,唯一可以造成的人是自己,而不是其他人或任何事物所能轉變。這是不變的定律,可惜人就是因為不明白,而成為向命運低頭的人。

    你認識你自己嗎?了解自己嗎?別輕易說你認識且了解。如果是,那你早該很自在的去面對你所遭遇的一切,不僅是自在,更是安然喜樂。或許目前正處於逆境的你,不能體悟與接受這樣的說法,那是因為你還不懂得如何去運用你與生所俱的本能,以及改造自身境遇的能力。不假造作,非是用盡心機,反而是真正讓自己回歸難得的平靜。在尚未莽撞地作出決定前,先讓自己冷靜下來,靜靜聆聽來自心裡的聲音。往往因為如此,即能減少許多不好的結果發生。所以人要改變命運,必要先學會冷靜去思考問題,避免因意氣用事而讓自己陷入不良的困境。這是創造好運的第一步,學會依理性的態度來思考問題,減少人我間的衝突對立,即是消災免難的良方。

    凡事必慎重地由初始,也就是開始時即要小心應對,起頭的因緣若沒有處理好,後果則會變得很難收拾。所以對應人與事,自己起心動念的初發點(出發點),好念頭或壞念頭都是事情發展結果的根本源頭,怎麼可以不小心去扭轉導正呢?好事、壞事皆是由一念來生起的。好運、厄運都是從念頭開始,如同種子發芽生長一般,慢慢再配合一些助緣而形成的結果。好運人人都想要,但甚少有人知道:發好的念頭,即是造就好運的開始。

    轉化由己不由人!念頭好,心態正確,行為正當,是一連串的作用。相反地,念頭不良,心態不正,行為偏差,那結果可想而知!

    命運不佳的人更要存好念頭、好心態,才是轉運的開始,因歹命的人已無本錢再消磨自己的好運氣。負面情緒僅會讓自己的處境、氣場、氣氛更加不好而已。不信你去看看那些怨天尤人者的歹命,是否總是得不到老天的眷顧?唯有那些不向命運低頭的勇士,積極向上進取,最終必能以最有限的條件,最微薄的資源,扭轉劣勢,改造命運,創造生命自我豐足的價值。

    該向自己負責了,世上沒有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外力須要對你負責,唯有你自己。人的存在價值,不一定在於你擁有多少財富、地位、名望等,而是看你是否能不僅豐足自己的一切,又有能力讓眾多其他人也因你而無所匱乏。

    人跟天地相比,確實渺小,但是卻有如同天地般的賦予以及施惠的能力。此一能力來自於本能與本性。更深刻而言,是由本體產生的力量。人來到自世上的最終目的,就是發現這個作用,並且還能將其運用出來。能運用得出來,就能活得輕鬆自在。運用得宜,就可以幫助許多人。前提是你自己必須先成為掌握自己命與運的人,才有資格、有能力去真正幫助別人。

    不要怕付出,付出的另一面向,是一種反饋作用。和善的人總有好人緣;樂善好施者終究是富貴充裕;助人為樂者亦必逢貴人扶持。世界上有一種公律,就似鐘擺一般之效力。

    改造命運由此刻開始,慎發好心,心存善念,行功積德。宇宙間循環不輟之公理,自然美好人生由此展開。

    莫再迷惑、茫(盲)從外在的一切假象,一切非關自己心性提升的說法,都是不切實的謊言,既不根本,且不真實,落得受騙,再懊惱也無益,不但改不了運,反而是雪上加霜。

    先從相信自己可以創造好命運做起,不能相信者,因為有太多的原因、理由,成為自己不能夠做到的藉口。成功的人總知道找方法;失敗的人終究是有太多的理由。

    道理人人皆懂,改變卻是自己要不要去做而已。

 

                    3.探究內在的自我

    人隨年齡增長,身心不斷產生巨大的改變,不但失去原有的天真,心理更是受外在的人與事、環境等因素,構成很大的無形壓力。壓力來自於必須要承擔的責任,而每個人面對壓力的態度與作法,即形成不同的結果。有的人能夠認清、分析,勇於面對,結果自然是將所謂的壓力轉化為正確的行動力,能夠順利達成外界賦予的責任與角色,更深一層則是自我價值的實現。此等人懂得將自我內在的潛能來開發,處境完全可由自我來掌控,可以稱之為自己生命的主人。

    當然有更多的人是不能正面迎接壓力的逃兵,面對壓力的挑戰,總有太多的理由與藉口,來粉飾自我內心的懦弱,在尚未作出努力之前,即放棄追求成功的權利。這種人一生即注定是失敗者,不但如此,又自怨自艾地感嘆老天不眷顧,卻不知 上天是公平的。只要是用心努力、心態純正的人所付出的一切,終將獲得應有的報償。重點是自己必要創造被 上天眷顧的機會。

    人總是很難認識自己,因為從不真正認識自己,因此自認為自己是很缺乏、很不堪的,因而轉向不相信自己,僅相信某些有能力的人,可以幫助他改變自己的一切,包含命運與處境,卻不知尋求自我心靈的主導權,盲目信仰一些外在有心人士的蠱惑。往往是越荒誕、荒謬的所謂神蹟顯化,反而會更容易迷惑人心。這樣的作法其實根本是在浪費自己的生命,蒙蔽自己的智能。唯一成全的只是那一位所謂的神蹟顯化者,受眾人的造神運動催化,活生生地被拱了上來,捧上那高高在上的寶座。眾人的效力,造神的功力,有時連顯化者本身(被創造成神的人)都驚嘆!眾人的愚癡程度真是驚人呀!

    世上最有效的創造力量是「自己」。然而幾乎所有人都用此股力量,去共同創造一個需要光環的「神」。你說力量不大嗎?愚昧的人再去冀望由你自己創造的所謂神聖者,來改造你的一切,諸如命運、財運、感情、事業、人際、幸福等。這樣的邏輯難道不可笑、不荒謬嗎?這豈不是本末倒置?繞了一大圈,卻犧牲了自己,造就了一個受萬人景仰的假聖者,一顆沉醉於光環下的虛榮心。真是天大的鬧戲,更是眾人的悲哀!

    回頭關愛一下自我內心的力量吧!與其東奔西跑地追求心靈洗禮,倒不如時時反觀內心那股純真又廣大的心靈力量,將其於日常生活中善加運用,不但能利己,又能利益眾人。心靈偶然接受外界的的啟迪、洗禮、啟發,對靈性的開發具有加分作用,但如果是變相成為追捧、拱頂任何特定的對象,來滿足其蠱惑群眾之目的,則是徒勞無益的愚昧行為,到頭來你僅是千萬信眾當中的一名扛轎者而已。值不值得?自己去衡量即可明白了。

    世人最強大的創造力量是自己。認識自己所具備的能力,完全相信自己不但可以,而且還能行有餘力去加惠眾人。世界上不是已有太多例子?有的人難以讓自己溫飽,有人卻能發揮潛能與內在功能,來利益難以數計的眾生。當中難道都是老天注定的?自己連一點主導權都沒有嗎?有智慧、有想法的人,細細思考一下即可明白,自己的一切命運經歷,到底是由誰在作主?

    有人將生命的重心放在追求事業成功上,能將自我內在的潛能作一部份的發揮,但是由於偏重向外追求,卻忽略了偶爾應靜下心思,停下腳步來聆聽來自心海的聲音,其中的訊息可以令人平靜而智慧湧現。正因欠缺此種心靈滋潤,即形成許多人在夜深人靜時,感到無比的空虛,進而向外尋求所謂的心靈慰藉,如此宗教信仰或所謂的神聖奇人信仰,即能有機會同心靈空虛者接觸。這本來是相當難得,可以用來認識自己的機會,但因為一些凡夫領導者魔性作祟,不但不能教信眾認識自我本能,反而將領導者本身塑造成唯我獨尊的萬能者,陷眾人於無能的狀態,真是可怕呀!

    做個聰明自主的現代人吧!別再迷失自己,你自己就是有偉大改造力量的源頭,求人真的不如求己。做自己的主人,而非永遠僅是幫人抬轎的僕人。你相信自己嗎?相信就要學著發揮自我的潛能,開創美好的人生。

 

                  4.自我肯定,創造無限生命潛能

    因為肯定,所以信念能帶引你邁向成功。肯定自我的價值,是創造潛在能量的開關,所以一切行為行動之前,心理形態、心理建設是相當重要的。心裡所想的遠遠超越你可想像的大作用。

    成功、順利、如願是人人都嚮往的,並且是一生追求的目標,但人卻不清楚自己卻老是在骨子裡與內心世界營造出一種極為負面的能量場。當事與願違,力不從心時,皆會將一切原因歸咎於老天。也因為如此,極少人能明白:原來大部份的問題是出在自己。

    從現在起,檢視一下,自己是否是個悲觀主義者?是否凡事畏首畏尾?保守與創進皆有客觀條件的轉換,然而一個一生有志難伸者,卻早已習慣潛伏。即使天時、地利、人和皆齊備,自己卻仍尚未由頹廢中走出來,更別說能為成功做好創發的準備,結果自然是讓機緣從自己的手中溜走。如此僅能安適處在自己所習慣的狀態之中。

    自我肯定是成功的第一條件。除了肯定自我,更要不斷地充實自己之所能。每個人的個別優異性不盡相同,但一定有其過人之處。及早認識自己,並將自己獨有之優勢來加強,待時機成熟時,則是創造自我價值實現的時刻。

    人總是會花過多的時間與精力,去浪費在別人或一些無關緊要的事物上。有的人甚至一生致力在追求感官享樂上面。也不乏一些堪稱小聰明的人,將心思用在人我事物的爭奪上,雖然也是一種潛能的作用,但到頭終究是一場空。只有運用自我內在的潛能來創造更大的公眾利益,才是萬代不朽的美德,不但創造處處圓滿,雙贏互利的局面,更是生命價值的最大發揮者。

    萬物天生必有其用,人的生命價值更是可貴。認識自己可以是偉人,賢人、聖人,更是不凡之人。其他人可以,成功者能,你也自然沒有不能的理由,只在於你對你自己的一生,是否真正盡到責任。

      天生我才必有用,努力一分一份功;

      心態作用大不同,公心出發福德隆。

    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人生旅程主要的掌舵者,須對自己負責,為全體盡心。

 

                 5.如何才能真正做自己?

    人出生在此世界,真正的目的是:喚醒內在那個真正的自我!

    現在的你,你所認定的你,僅是受感觀驅使的奴隸而已。所有聲、色、受帶來的快樂感受,皆是短暫的空幻假象。若是你的覺性夠強,其實不難發現此一真相,只是你或許尚未找到更合理的解釋,來使得自己從其中解脫出來。其實深藏在你的內在當中,有一股永恆且強大的生命力。此力量原本就可以讓你擺脫你所深陷的窘境,只因為你不認識你的內在力量,所以祂產生不了作用。

    其實人生最重大、最主要的目的,是以任何一種形式,用任何一種方法,幫助你自己認清這個事實。不管你相不相信或願不願意接受,這都是事實。能早日認識此道理,即可早日做自己的真正主人。若是不願意接受,也只能用更多時間來換取「自由之身」。對天地來說,時空是如此地恆常,而苦樂卻是自己瀝瀝來承受。聰明的人能減少物質上追求的時間,認真去探究自己生命的真正意義。

    探究生命的實像,難道唯有進入宗教一途而已?其實並非盡然如此。仔細觀察就可發現,許多人開始修行活動後,卻仍然秉持以往的凡夫知見,他們所作的一切付出,仍是以個人利益為出發點。反觀有些未涉入所謂修行行列者,對大眾之奉獻卻是能真正做到無我之境界,反而更符合於自然。

    因此探究人生的意義,必先收斂自我之貪求,由淡泊慾望作起,將自我功能向外擴散,即能漸漸能由無我付出當中,體悟到更深層的生命價值。

      放下握在手中的執著,

      擁抱遍滿世界的幸福。

 

                  6.生存本能與道德價值

    生存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現實。人活在世界上就須面臨生存所產生的一些問題。然而也有某些人一生不虞匱乏,也不必付出太多努力與代價,即能安穩舒適地生存;有者卻是連根本的溫飽都是問題。這其中的差別則是有關於各別的命,也就是跟過去世,所謂前世,有沒有積德、積福有關係。

    積德積福說來雖然有些抽象,但卻是確確實實的一種因果關係。此跟一個人心中有沒有道德觀念有直接的關連性。道德本來是十分自然的一種天性,就如同母愛一般的自然流露,但人卻因為物質的貪求,將原本十分正常的一種情操與本能,幾近消失殆盡,而使得自己不但心靈變得貧窮,連帶物質方面也隨著匱乏不已。

    人的命運跟心靈道德直接相關!說來有些神奇,確實也是如此神妙!諷刺的是人因追求富足與享受而埋沒道德價值,而不明白如此不但永遠難以如願,反而使得自己越加陷入於困境當中。

    道德觀念強烈之人,往往不以追求物慾為出發點,反而是以眾人公眾利益為中心。如此之人若一世不能亨通,亦僅是前過未盡消之原故,待德行與福分累積至一定程度,即可轉化成各方面資糧之俱足。此雖非是其行善之目的,卻是宇宙循環之公理:一切人生的際遇都離不開自心的作用。先別急著怨天尤人,要學會由自己的觀念來做改造,從小地方、從一件小事開始!存好的心思去看待每一件事,去善解每一句話,去善待一切人、事、物。一段時間之後,就會發現,好運氣已悄悄降臨在你身上囉!

      一個世界百種命,有道有德福來臨;

      改命根本由心性,莫再顛倒費苦心。

 

                   7.有智慧得自在

    智慧可分兩個面向,智者能理性客觀,不受外在因素干擾。所產生之判斷力、智力非以知識、學識而能直接取得,並適時展現,多半是秉承先天帶來。更貼切之說法,即是原本之靈性所受污染程度較少,仍保有天真純淨之本性。然而凡人求智慧總想往內在添加些什麼,以圖增長智慧,殊不知真正「開」智慧即是去除掉什麼,而非增加些什麼。

    回歸本來單純簡單之心境,而又能在遇到事務來臨之時適時因應,以妥當合宜之行為處置,即是一種智慧之展現。因此大智慧與小聰明之差異性,即在於「智慧可臻圓滿又長遠且廣泛利益群眾」。聰明則是能巧妙做出應對,但以長遠全面之角度來觀,即較為狹隘、短視或短利,而人事應對終不離聰明善巧之運用。若能將自我格局與眼光著眼於大局整體之層面上,即能培養智慧之呈現也。此乃是智者之顯發要訣!

    慧者則是由大智施惠群生而植之福田所產生福慧、福報之呈現。福慧若欲長久,即必輔之以大智無為方可長遠續長矣!

      人生如何得自在?識得本心見如來;

      煩惱即由無明生,照見本明妙智開。

 

      智慧由何而生起?由本體自性所呈;

      因何凡夫求不得?受限二元難解脫。

 

      少一份私心,多一份福慧;

      少一念分別,多一股慈悲;

      少一時衝動,多一片和諧;

      少一點物慾,多一層境界。

 

      破除小我之框架,格局寬廣德無價;

      人生價值無限量,佛性嘉惠澤萬家。

    乙未新春,真是嶄新氣象。本欲以白話文章下化人世間,但卻是言重心長。若是不易被一般眾生接受,則可以此勉勵諸賢生,莫忘以增長自我靈性為主旨。人世間近期爆發許多有關信仰與利益相關之對立見解,此乃是遲早會被提出檢視之課題。一般人或許涉入於是非對錯之分判漩渦中而不知孰是孰非,但以一位修行入道心者,則是應有客觀中道之立場。莫似一般凡人一般心思隨波逐流,落入陰陽之境界難跳脫而擾本心之清靜也。

 

                  8.明白一生定位;活出無價人生

    生命分為不同階段而必要扮演不同角色,承擔各種責任。能明白自己應盡何種本份者,則懂得盡本份來做好自己。不管過程當中是順或逆,都能歡喜承擔,並力求完美,達成使命。若能如此,此社會上即可減少許多埋怨與不滿。凡事若能藉由用心、努力、改善、包容、體諒、善解來看待,並以善念為一切出發點,如此社會上必定可消弭許多不良風氣,增加無限祥和的氣氛。因人屬群居性,所處之環境氣場善與惡,都是一種循環不止的力量,所以希望世界和諧、祥和且無災無難,每個人的那一顆「心」,皆是能聚集成形的一股力量。沒有任何人,任何一份子能將自身置於事外。小至家庭,大至世界,甚至宇宙空間,皆是如此的一體性。

    生命的呈現可以是偉大而珍貴的,只因一個人的一生可對整體社會帶來巨大深遠的影響;生命對某些人而言,亦可是一種毫無意義的輪迴過程,以致一生默默無聞,只不過是時間的過客而已。此兩者當中,除了與生俱來的客觀條件之外,其實更大的因素是每個人的內心是否得到更大的開發與運用。能將心靈潛能開發運用的人,則能在短暫且虛幻的生命當中,創造一種永恆無上的價值。或許有人會反駁說:每個人的智商與生活條件各有懸殊,如何能相提並論?但只要反觀過去歷史上或眼前可看到的一些成功人士,他們不論是在何種領域上獲得的成就,真的與本身的客觀條件沒有絕對直接的關係,反而可以印證的是:成就者本身必定是在自己內心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不論其一生所追求的是什麼,都是離不開他一生最堅定的心志。這就是將無形的內心力量轉化,不斷進取,而終能以實質成果呈現。扮演好自己一生每個階段的角色,必要認清自己當下的任務與責任是什麼。唯有清楚自己的定位,才能做好自己,並決定將自己的人生價值提高,不但能利益後代,更能自在的過一生。

    稱職地扮演應盡的責任,做到對別人的負責,此乃是生命價值得到部份實現,尚有另一部份是更加重要的,即是明白此生來做人的真正目的。人生的真正目的,除了完成自己對別人的責任之外,是否曾靜下心來,看看一生中對自己做了些什麼?給自己作了交代沒有?有些人不懂得付出以及盡到對別人應盡的責任,更遑論對自己的一生負責。還有一些人一生中兢兢業業對別人盡責,卻往往忽略了自己也是最需要成全的一個。然而一般人以為,滿足一切感官之享受,即是愛自己的表現,而不知真正的愛自己即是能於人尚活著,甚至死亡後,自己的靈魂都是自在的、快樂的、愉悅的、輕安的、圓滿喜樂的。這樣才是真正認識生命的本質與輪迴的意義。

    如何能做到裡外、主客皆能安適,則需更深入的探究人心的各種變化,並投以良方,此乃十分龐雜的往內心迴光觀照的功夫。

      降低私慾心自清,提昇道德理必明;

      收攝感官性清靜,寶貴人生自心營。

    人生真正的意義在於明白運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創造永恆不朽的價值。

 

               9.人生價值由公眾利益中實現

    生命在此世界受時空限制,是相對渺小又如此身不由己。若能藉由短暫又微小的生命過程,將自身之真正價值來發揮,不但可實現此期生命之意義,更能有效結合身旁周邊之因緣,來創造永恆不朽之價值。

    大道運行之法則即是如此無為而無所不包,涵包一切有形有相與無形無狀,包容所有善惡,卻絲毫不受任何對立因素所左右,謝絕一切親疏之干預,方能不息不休而運轉。

    人本即大道運行生成之產物,因相對理論而導致人生因緣之形成,亦正因此種根深蒂固的分別觀念,使得人的思考模式很難跳脫人我親疏分別的框架,因此絕大多數的人,終其一生只知道如何滿足自己,頂多只能拓展到一小部份與自己有緣有情的群眾。正是因為人潛在意識中已習慣由對立分別的方式來思考,作為行動的指標,使得人真正的潛能因此被限制遮蓋下來,使得人往往不知道,更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大到足以改變世界。

    人們很難發現這個秘密,不明白自己所擁有的能力,以致浪費了不知幾輩子的生命去做一個辛苦的平凡人,甚至以為本身具備的先天條件就比別人差,認為偉人們的成功事蹟是因為他們得天獨厚,而自己永遠只能隨順命運安排,做個無力改變現實而只能無奈安於現況的凡夫眾生而已。這真是千古以來,人類最大的迷思與盲點。要超越此一障礙,一定要完全真正認識自己,除了學習所謂成功人士的經驗之外,更重要的是由別人的成功經驗中得到真正的心法,那就是心態的作用,懂得如何善用心的力量。最主要的竅門,即是將「私心」與我執放下,破除小格局框架的限制,真正邁向大作為、大成就的門檻。

      得失受制公與私,利害無損慈心持;

      公眾利益來行事,道德美名留青史。

 

              10.忘我方能付出;無我自然富足

    人格局小,只因凡事皆以自我為中心,事事皆由個人利益為考量。此種觀念雖無可厚非,但卻不是最好的狀態。怎麼說呢?因為一心只想成就個人的小利益,是相當狹隘且不足以同成就廣大眾人的利益相比擬的,所發出的心量與願力也是相對薄弱,因此應學習鍛鍊自己,能立願做大事,成就眾人的利益。在成就群體之同時,也已成就了自己,而且比單純只圖個人利益者所獲得的回獲更大、更不可思議。

    人因害怕匱乏而心生自私自利,然而事實真相卻是一般俗人所不能體會的。宇宙間循環不輟地運行著一種公理:付出即得回報,這是一種因果關係,一種鐘擺效應以及一種反饋作用,而其中最大的秘密,則是心量問題,正量問題。公與私的效力道理如此簡單,心態卻不容造作,是那樣的自然純正,不求不貪,無私無我更無為的呈現。

    人可以很聰明,卻難得有大智慧。有人一生用盡畢生精神與力氣去營求自我心中的成功版圖,過程中往往因為個人利益與群體利益衝突時,而選擇犧牲群眾利益來成全個人利益。最終或許能短暫地實現自我利益,甚至根本難以成功。不論如何,因為出發點的錯誤,是不能永恆地安適在此世界中。

    生命是一體的,是不容分割撥離的。所有一切都受宇宙中的運行規則所導引,沒有唯一的強者,唯有互利共榮的生命群體。及早認識此一道理,你將會減少許多白費苦心的精力。迷惑於凡塵假景的自私貪樂,即使能暫時獲得,心靈卻總是空虛匱乏。覺醒反觀自心的淡泊,敞開心胸為全體利益謀劃,則能生大智慧,福利群眾,更富足自身。

      瀟灑人生來一回,合乎公道可回歸;

      無私無我大作為,一生價值最可貴。

    眾生觀念不正,心思顛倒,以致於身陷苦境。覺者通透宇宙實像及生命真相,因此是完全巔覆一般眾生知見。眾生自私,佛菩薩無私,光是此一點凡人即是不容易作到,這即是心量問題,也是心智問題。凡夫放不下我執,此即是根本問題,因此《金剛經》即是不斷破三心四相,而由破相當中再將本體之作用力量展現。

 

                 11.相對與絕對

    大小因為相對而分別,然而卻不是絕對的事實。好壞也是因比較而形成,但加上更多因素,則未必盡然如此。善惡行為所產生的效應,亦會隨人心之出發點與背後意圖而改變結果。如此,世上雖有種種相對性的現象,卻不一定是絕對的意義。

    人之所以苦惱、不自在,乃是因為認不清一切事情的真正實像,因此才會一生中不斷受到如幻似夢的生命現象所困惑,被自己的心境所編導的命運折磨得苦不堪言,卻又總是向外求助,將自己的不幸全部歸咎於老天的安排,替自己的無知與無明找一個合理的交代。

    人若不覺醒,就始終不能改善自己的處境,不但會令自己煩惱無盡,進而連累所有的六親眷屬,甚至造成怨親之間種種業力之糾纏,不斷在苦境中輪回而難以出離,成為人生悲劇的主演者。

    每個人都具有的良知與良能,不一定需要歷盡滄桑方能展現出來。只要時常靜下心來,與自己內心相會一下,即會發現:人總是太貪求外相的一切變化、難以掌控的假象,非得到了生命最終一刻才能明白,一生的營求終究是空幻一場。唯有心之感受是如此深刻,然而恩怨情仇之氣氛,又寫下一齣下世的劇本,如此一世一世地輪轉,直到了悟生命真相那一刻起,才要開始步上回歸的路程。回顧往昔,方知過去種種經歷如幻如夢一般虛假,而當時身歷其境之感受,卻是如此真切。

    既然生命的劇本是由自己來編寫,為何不試著將悲劇寫成喜劇?更高明的作法則是完結那漫長的演出,出離劇場,更協助其他角色也能順利退場,而不必再於夢境中血淚交織地賣命演出。

    也許會有人問:人既然生在世上,怎能終止演出?人尚在世,自然不能跳脫現實,但心境、心智卻可以很超然,不必受外境影響而苦其心境。如何做到,則觀各人智慧與體悟多少而定。了解無常即不會執著;明白真相則自在解脫。

 

                 12.心量無限,成就無邊

    人欲成就大事,必將心量來放寬。心寬念純,即可以大格局、大方向來考量。凡事著眼於整體性,自然所造就則為大事業,創造永恆價值。

    人總因分別心而成對立相。有人我之對應,即生私心,即起得失利弊之念。得失心切,則理智判斷終受覆蔽。縱使一生汲汲營營,最終所成就亦僅是小我之利益,不但短暫不實,卻煩惱憂苦一世,到頭來唯有個別所造之業力,隨輪迴相循之意識而不斷相繼而已。

    人很難脫離自我私心去思考問題,即使終年受宗教教義薰習,亦是不能真正擺脫自我意識之習性起用,總以凡夫知見作為慣性之思考模式。如此凡夫心不轉,又如何契合大道自然之作用?

    一般人沒有修道學佛,因無私的觀念是以不同的方式來理解。現代知識、資訊發達,地球村與人類是生命共同體的訊息,正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與管道,來向人類提出警示。人類群體若不能及早意識到此一道理,最終遭殃的亦是全體人類,需共同來承受。此則是大道運行,正以全面性來傳達此一重大訊息。

    人之生命極其短暫,人類生存的時空環境,在恆常宇宙之中,如同極小的閃電,瞬間即滅,而操縱生命的靈識,卻是如此的永恆。原本屬於宇宙中不可分離的因質,卻諷刺地被有形生滅的時空囿困於苦樂相依的五行世界,貪圖微不足道的利弊得失,放棄了廣大遼闊的天際,此即是人類生命的真相。

    人之身軀受陰陽所限,礙於生存,總昧己心求,雖知人生苦短,卻身不由己。此乃是沒有真正澈悟人生真諦,「心」隨身驅有形之感官體受而起伏不息。心受身所累;身受心所縛。何時放下身受之執著,何時方能得真自在。

    無我身感受之執著,則是自然自由之「身」。在世間所行所為皆能以自性、自然天性而顯發作用。如此因智慧不受無明、無知之私妄矇蔽,真智妙慧即隨應因緣事務而生起,自然所作所造皆能以公眾大利益來圓滿,廣結善緣。諸佛祥和之光輝即盈照一切,如意遂願所成。

      人我分別心患得失,人我高低相傲心恃;

      人我親疏觀難見道,佛性無差別皆如是。

 

      修行進道必無相,生存潤生一般樣;

      我即眾生皆同體,人人為我大吉祥。

 

      千經萬典不離本心,為化眾生權宜利行;

      自心清靜即見如來,諸佛妙慧由自性生。

 

              13.勿讓心念意識形成不良習氣

    眾生心中有苦,苦在不明自心與意志之作用,而受自我意識形態來支配一生的命運。思考依意識成為慣性,不良慣性日久即成為習性,而習性則是當下生命現象的根本因素,亦是人格特質構成之架構。

    各別性格皆由過去世世輪迴所留下之印記所形成,此印記又隨時空因緣促成特有的意識呈現。若任其發展而不加以改造與轉變,則會延續不止,並以不同生命形式呈現,而習氣仍是相續難斷。

    習氣是不斷輪迴之根本含因。如何不令其增長又能斷除?即是要能明白心念意識之作用與關連。念起乃是一切感官體受,加上深層意識所顯發之意念。如何由心之分判來淨濾?即要具有正確之知見。其實是非正邪人心不難判定,僅在於如何在念起時即明確分判,令善念增長,成為行為實現;惡念升起時則立刻轉化,絕除不良習氣薰習,即能避免不良結果呈現。

    因此,修行乃在修心。行持即是須在日常生活當中自覺省悟,若不明心念與意識之作用,終日六根向外攀求,將難以出離人生之無常。身心靈之苦乃是勢所必然矣!

 

              14.反省覺察;反轉人生逆境

    人生遭遇,以現代無信仰者認為是運氣,而有宗教信仰者則稱之為因果。雖兩者認定不同,卻皆是受到無形、看不到之力量所牽制,而感到十分無助與無力。但人因為有七情六慾之感受,必有趨吉避凶之本領,而能在逆境當中尋求解脫之方法,此則是轉變的契機來臨。若欲順利突破困境,除了面對、正視問題之外,更需要運用正確合適的方法,才能夠真正根本解決困難。

    相信不管是任何人,都曾經在人生過程中感到很力不從心,諸事不順遂,即使努力想要突破,卻反而越加陷入苦境而身心俱疲。此時最佳的解決方案,即是靜下心來,冷靜剖析問題形成之主要因素。然而一般人檢討過後,皆會將逆境歸咎於別人或環境導致,甚少有人能真正以反省自己為主要方向。因此由於檢討對象不同,而形成永遠無法根本解決生活中的困境。

    人的感官皆是向外去探尋,接收各種資訊。花花世界中的事物即成為心念最大的吸引。然而自我本身的命運,極少是因外界事物或別人的因素所形成,絕大多數是由自我內在之思考形式所構成,因此何種習氣之人格特質,則形成何種形式之生命狀態。此一道理是不難理解的,只是一般人皆是向外看,不向內觀,以致總是由表相枝末來尋求解脫之道,這樣的作法能收良效嗎?試思一下即明也。

    每個人皆多多少少各有不同之毛病,此毛病以旁人來看,即是一目了然,清清楚楚。旁觀者不但十分容易看到當事人的缺點,甚至更知道若能改進這些缺點,則能將其命運扭轉,不致於一直在不良的處境中循環。當事人只要決心改變,脫離自己造作的逆境不會是難事。但人往往看不到自己的盲點,即使因為重大的缺點而時常吃虧受罪,卻不願正視自己的毛病,甚至已明白自己有什麼毛病,仍不願意改變,或是在改變後,遇到事境來臨時,又以習性用意,事後再為自己找一堆原因與藉口。如此,一輩子想轉運即是不可能,因為根本原因未加以改善,一切理由只是延長自己困境的助緣而已。

    改變命運不須說得太遙遠,也不必講得多高深,只要反省內心,想想自己的毛病、習氣、缺點改了多少,命運即改善多少。道理十分簡單!

    坊間有人以替人改運為號召,而實際則是在以騙術斂財,極盡誤導眾生之能事。迷信者因貪圖方便而自誤前途,又有何可怨言。

      反轉逆境念轉彎,覺醒內省困境轉;

      習性毛病當立斷,自在人生心安然。

    不論當下處境好壞,皆是內心向自己發出最佳的警示,該是向內觀照的好時機了。眼前所有的際遇,都是短暫且無常變異的。向內去尋找一個永恆的價值,此永恆的價值不但不會影響你當下的生活,反而能為你的人生帶來無比的美好!

 

             15.生命之主與時空之客

    人的一生是由何因素來主導?是既定的命格?或是可全然操之在我?宿命論者是大有人在,雖認定一切皆是命,但往往不能適度地認命,一輩子只是順其因緣果報來償受而已,生生世世、因因果果,不斷地累進,很難自在地生活。許多人對於世間的無常變異所造成的困頓,心中儘管萬般無奈,卻無力扭轉,又不知尋求解決之道,真是枉費一世辛勞,只能帶著迷盲走向生命的下一個輪迴。

    人的命運雖有前因與定數,卻非完全不能改變,也不是只能消極來承受而已,但當事人必須認識正確的人生價值,清楚主客觀條件,才不致過於消極,或過於忽視因果的力量。凡事都應取得合理的折衷點,在客觀的條件因素下,創造主導的價值。

    什麼是客觀條件?最簡單的區分方式:一切外在的條件都屬客觀條件,即便是本身的命運所呈現的環境皆是客觀條件。人很難選擇自己嚮往的生存環境,這是因為受到一種生命定律所掌控。別誤會,那種控制的力量不是來自於他力,其實是自己本身過去所設定好的自動呈現模式,所以若要修改程式,還是只有靠自己。外在一切客觀的形象,都是由自己本身主導所形成,主導權與核心力量永遠是在自己掌控之中。

    矛盾的是,有太多人屈服在自己設定的命格中,使得身心皆苦不堪言,雖急於解脫,卻總是向外界去尋求方法。殊不知方向早已錯誤,怎能有改善的機會?常見有人被因果業力苦磨到不但一無所有,甚至是負債累累。人只要走到此步田地與光景,往往會一蹶不振,自暴自棄,甚至傷害自己或親友,這是最不堪的局面。

    別忘了,不論外在客觀的條件艱難到何等極致的程度,你永遠還擁有主導權。即使目前窮困潦倒,你仍可憑著僅存的自信去扭轉逆境。如果連自信都喪失了,那才是真正宣告失敗。以往世上曾有很多人雖然遭逢生命中的巨大危機,但仍能保有自信,相信生命可創造無限可能,結果終能努力突破困境,甚至再創人生的高峰。

    人世間所有的物象都只不過是生活中的插曲,亦僅是生命中的過客而已,處於逆境的人不必因外在的困難而喪失自信心與意志力量。現實生活中所面臨的壓力也許會令人難以喘息,但逃避與消極並不能改善困境,唯有健全好自己的心態,以正向去思考問題,才能產生良好的情勢,否則只會被無情的環境消磨志氣。切莫忘記:自己永遠掌握著主導權。唯有自信、自力、自救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根本作法。

    一般人總是花太多時間去追求心外之物,比例上雖已遠遠超乎基本需求,而慾望卻永無止境。心具有廣大的力量以及十分神奇巧妙的作用,可以幫助人們實現心願,但卻常被人濫用來追逐物慾的滿足。須知真正的美好境界是心靈的寧靜。人在忙碌時才能感到,悠閒是多快樂!在病痛時方知健康的可貴!在受苦報時才知道自在的難得!在紛爭時則明和諧的重要!

    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生命的真相。一切生存過程的歷練,都是一種心境的示現。心態轉變,環境必隨之改變。如何由萬變無常的生滅當中,了悟真正的核心力量是什麼。是由點滴體悟中去窺見生命真相?或是由收束起向外攀附的凡心,改向內心去探究、內觀,體驗那股神祕的力量,掌握真正的主控權?主控自己的命運,或是被動地隨波逐流,則是自己的抉擇;最終的結果亦須由自己來承受。

    人生目的有契機,上昇下墜兩分歧;

    明白主導自作主,迷糊依賴苦難離。

    主客因素需明晰,生命價值可升級;

    脫離苦海得自在,神秘主人要喚起。

 

                    16.本能啟發

    人有無限創造的能力,成就無限可能的實現。主要是自己能將心之力量來如實呈現在實際的生存環境當中。本能的潛在力量是難以想像的,人卻因為故有的思考形式而限制了本能的作用,並非自己真的能力上有何不足,而是根本不懂得如何去運用原本即屬於自己的能力。

    世上真正的聰明人,知道如何向自己挑戰,將自己的能力不斷地向上提升。當遇到瓶頸時,亦懂得尋找出口,並面對、正視問題與困難,以潛在的敏銳思考,快速解決障礙,經過一次次難關的突破,得以累積更多智慧與能量,因此心中所預期的目標皆能順利達成。如此,以旁人的眼光來看,或許認為是此人的運勢較好而已,卻不明白,順遂的命運其實是由自己不斷去超越困難所達成的。

    世上沒有任何可以不勞而獲的結果,即使天生福報良好,也是過去所創造出來,而於當下呈現。人生的際遇即是有福享,伴隨著無常與禍殃,令人心境易跟著起伏波動,而失去正確的人生觀。享福容易迷失而造惡禍;受苦又常使人失去志向。享福與受報都易令人陷入於輪迴生死的漩渦而難以跳脫。看似受環境所局限,其實乃是自己的心還不知道如何超脫出來。

    人的責任越大,潛在能力被激發的可能性越大。心本來就是因外在的刺激才能產生作用,而往往心境總是受到外境來影響。要如何以內心來主導外境的變化?這就是關鍵。把持好關鍵即是自己的主人,也是一切外境的主人,可以不受心之起伏而迷失人生方向,更能不因外境事務來左右心態。如果能真正達到此條件,將會發覺作任何事情都能順心如願,身心都能自在輕鬆,不會終日因煩惱來擾亂內心。

    適時給自己一些壓力,能適度提昇自己的能力。壓力可以成為成長的動力,問題只在於如何開發自我本身具有的潛能。「相信」是突破困難的要件,相信然後立定志向即可執行。執行過程若遇到障礙,又要再次加強信心,堅持志向,才能更進一步邁向成功。如此一步步地將困難來征服,即可達到自我人生價值不斷實現。

    人活著不是僅為了自己。人生中設定了諸多的人我關係,包含親人關係以及朋友、同儕、主從等關係。如此完美的設定模式,是一種因果與因緣關係,也是一種藉外在的人際調整自我本身能力的機會。如何說呢?家人之間,從最初的接受照顧,到能夠照顧家人,都是老天以天倫關係來互相激發人類的生存本能,從中去試煉每個人的心靈與道德的高低,而職場則是以競爭的氣氛去展現各別的實力,為了創造自我表現的舞台而全力以赴。過程中因付出而得到更多附加的價值提昇。若能秉持良知,不敗壞道德,則是人生在世最主要的存在功能。

    人別怕承擔,願意承擔責任的人,表示能力很大,也是最有價值的人。能加惠愈多人,表面看來是付出的一方,其實是成全眾人,同時反而眾人卻是成全自己的主要力量,因為願意為重人付出,自己的力量必要夠堅強。這不是能不能,而是要不要的問題。

      潛能開發大利益,自我成就利群體;

      能力大小觀願力,目標達成如預期。

 

                  17.回到內心與自我共處

    人從懂事以來,都是不斷向身外去探索。所有的感官作用,全是被外在的環境事物牽引。喜、怒、哀、樂、好、惡,都是受外界的景象影響,情緒隨外境的改變起伏波動,好像活在世上是完全身不由己,心更是不受自己管控。因此人類最大的痛苦,即是將外界的假象,誤認為是生命的全部,以致身、心、靈皆隨外境起舞,這就是人生最大的盲點與迷障。若要使感官不受外境控制或干擾,必須明白人除了有六根感官知覺功能之外,還有更神聖、寶貴的內心世界,這是一般狹隘的凡心所難以窺視的。

    受感官支配的人,內心是痛苦、空虛的,經常會具有不穩定感(無常感)以及庸碌迷茫的不踏實感,身心常處於疲憊狀態,生命沒有目標。生活對其而言,只是不斷地迎接不確定的明天,偶然雖也能體悟到生命的虛幻不實,卻又不知把心依循何處。若能暫停一下紛擾的腳步,靜下心來,向內心去觀察,讓自己沉靜獨處片刻,即會發現:原來自己的本心是無比的自在、快樂、輕安,只因心念向外攀附而使得自己陷入心境起伏、情緒波動的不良循環過程中。到了生命終了之時,才恍然大悟,原來一生庸庸碌碌地奔波,到頭來只是心境、外境苦與樂不停接續串連呈現而已。儘管事過境遷之後終能體認到外境俗務的空幻與不實,但內心對於夢幻人生的體驗與感受,卻是歷歷分明。生命終止之時也是夢醒之時,但若是沒有徹底醒悟,下一場夢即接續上演。如此一生生、一世世,何時才能真正從夢中醒來呢?

    回歸到自己的內心世界,可以排除外來感官知覺的強烈干涉,於靜謐中去體驗那一份真正的快樂與自由。此一境界不需由物相的滿足即可獲得,沒有擁有與失去的落差,亦無患得患失的心理,是真正的富足。

    能向內心世界探索的人,將會發現內在的自我具有無限的潛能。當有需要時,即可發揮作用,以源源不絕的智能促成圓圓滿滿的結果,沒有不良的副作用,不會傷害別人,也不會損及他人的利益來滿足自己,而是能富足自己又利益他人。

    一般人遇到困境時,往往不能調適心情而使得痛苦的時間拖長。此時若能回到自己的內心去轉個心念,將會出現轉機。因此所有的困難都要由自己來扭轉,正確的心念是主導自己命運的主要關鍵。

      放下執著轉個念,突破危機意志堅;

      六根清靜內觀心,心境逍遙似神仙。

    人的痛苦常因為想不開、看不透而愈加放不下。一句勵志的話語或內心即時的醒悟,都是幫助自己認清外界假象的方式。不論如何,一切皆取決於自己的觀念與認知,由自己來作抉擇,必須自己願意方能扭轉逆境。

 

                18.創造被需要的價值

    人生是為了生存價值而存在,你有多少被利用的價值,說明你的存在有多少的重要性。人因為能付出而突顯其俱備怎樣的能力與功能,亦是一種存在的重要性,因此如何使得本身的存在更有價值,即必要不斷肯定自己,並加強正確的心理建置。付出即是一種公心的表現,亦是一種天性自然的流露。即使為少數人付出自己的心力,都是一種無我的表現。這也是為什麼人要以家庭的生存模式生活在世界上,因為有家庭倫常的觀念與模式,使得人可先由對小部分人的付出當中去承擔責任,並發揮自己生命的價值。此正是無私付出的第一步。因為愛自己的家人而能作到無我的付出,此種特性十分符合於大自然之道,亦正是巧妙的自然定律。

    世界上有許多人是具有更大的影響力,而被家庭以外的更多人所需要。在被更多人需要的同時,亦意味著他們能承擔更大的責任。他們的氣度與心量必須比一般人更廣大,才能夠去承受這一切。能勝任重任者,須具有更大的無私心,對於眾人的威信則能確立,否則是難以服眾的。

    每個人都應創造自己被需要的價值,有價值則不會被人遺棄。被需要才能由付出中實踐存在的意義。能夠加惠多少眾生即產生多少價值。如何創造自我價值?公正無私是付出的本質。有才能亦要有公德、有使命、有責任,才能無悔的付出。加強自我的能力是必要,更重要是能自在地承擔,凡事為人人著想,自然人人為我感召。世上沒有一位強人是靠個人單打獨鬥可以成就大事者,都是必要集合眾人之力量方能達成。此時主導者心量之大小,則攸關事情之成敗,以及他是否能長遠的成功。

    人皆具有私心的作用,對於所愛的家人,願意無私地奉獻,也因為當下的生存條件,必定要在團體中學習付出,與人合作,才能創造自我本身的能力表現,取得生存所需的資源。這正是上天巧妙的安排,但一般人很難從中領悟到此一真理:人生真正的價值是表現在無私的付出中。

    心量能含納多少人,則能利益多少人,更加可證明本身存在的真正價值。從此刻起,重新定位自己的價值吧!重新出發,創造自己被人需要的條件,提升能力,肯定自我,但更重要的是公正、無私、無為、肯付出,即會發現有一股神奇的力量於無形中使得你更強大、更具影響力!

      當今時代重合群,公眾意識正盛行;

      反饋作用分良劣,創造價值靠公心。

    人生一世短短數十寒暑,有者聲名流傳千古,有者沒沒無聞,更有者臭名萬世。如何不虛度人生?則應把握有限生命,發揮良善之影響力,不但以生存潤生之富足來加惠眾生,更高明則是能真正影響世人,由教化心性來改變含因,幫助眾生解脫生死苦海,這才是發揮人生最高的價值。

 

                     19.串連本體之愛

    人生於世,受天地自然所滋養,本即是自然孕化之一環,元始本性即具有如同天地一般之施予、加惠蒼生之功能。人人皆明白,人具有優於一般物種之靈性作用。此靈性作用是相當神聖與奇妙的,若能夠善加發揮運用,則可創造福祉,廣泛利益眾生。此即是人類稟承天地賦予的高等靈性下凡降生之一項重大目的。

    天地造化在此陰陽成就的有形世界,凡事皆以一體而兩面來呈現。此二元世界之陰陽相對現象,本即是宇宙生生不息之演化,亦是自然之道無為運行之作用。但人雖稟承自然創發之功能,卻常因為有形對立之相而喪失原有自然無私之天性,因此真心由於受到世間種種生滅現象的幻境迷惑,而距離原本之天性越來越逺,以致不但在世時受苦,死後更加迷濛,因執著於生前貪戀之幻象,終不能自在回歸到原本清靜自然的狀態。

    人生輪迴的目的,最初乃是自然演化的機制,亦是促使靈性更加進化的一種契機。由初始之一念無明,注定了靈識藉由輪迴而體驗大自然之道的一種運轉機制,看似無心,卻是包含宇宙大道無量之無私真愛,似有情亦似無情,即是公正無為,乃是真道,亦是真愛。沒有條件、沒有造作,方能運行不輟,而不受任何因素干擾,才可成就一切。

    人之所以苦,是源於私慾,因有私慾即貪戀假我,因為執我即受五蘊聲色所役,使得自己身不自由,心亦不自在。一旦受此束縛,則非一世兩世可擺脫!

    道理雖十分清楚簡單,但迷醉之人總是難以喚醒,唯有藉輪迴之境來試煉其心境,此乃不得已、亦是必要之過程。

    人儘管靈性受到某種程度之蒙蔽,但本來之真心卻從未滅失,能與天性契合,亦是常有良機能重新起動,因此人在生死輪迴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良知良能的啟發。有者能由其中得到一時的解脫與領悟,但亦有多數人仍是迷醉於自我設定之幻境中而阻絕善知識的進入。如此乃是佛法雖無邊,卻難度無緣眾生。

    人之所以不斷輪迴,主要是因為受五蘊六塵之假象所役。由於眼、耳、鼻、舌、身、意不斷攀附紅塵幻境,使得心不能自主,已習慣在六根驅使下追求感官的快樂。不明無常苦空,終不得真正安樂。

    串連本體之愛,即可免於一切困苦。真正本體之愛是沒有任何條件與利益交換的。人受自然本體之愛而安適地生存,卻因自私與貪慾而陷自我於困苦之處境。人必要有正確的認知,知曉自己所遭逢的苦難絕非因外力介入所致,乃是反映了自我內心之不足。因此人應學習自然無私無為的大能,作為提昇輪迴目的之主軸。先放下不必要的執念與妄心,試著以更廣大的視角去思考人生的方向,即會發現:放下實則擁抱更多。

      自然之子本自在,演化生存靈性在;

      蓮花出塵不染著,貫連天性大自在。

    現代人普遍有福,可藉由各種資訊來更進一步了解大自然,但亦要由自然界中得到生命演化更深的啟示,才是有智慧者。

 

                20.讀懂自己心;自在人生行

 

    人之所以有苦之感受,在於心情常會受到外在環境的變化所影響。一旦面對不如人意的境遇,即可能引發諸苦的心境,對於外界的環境變化,心中會生出一種無可奈何的無力感,缺少因應的能力。由於不懂得開發自我的應變能力,當然更別說能運用出來。面對事境的處理,此種聽天由命的人佔大多數,所以能站在權位高處者自然是相對少數。權勢與高位背後所蘊含的意義,不能全然以貪婪與沉淪來論定,在某種程度上,居於此位者除了過去世所種下的善因之外,亦要厚德支撐,方能穩居高位而不墜。若能有德又有能,則更加能符合主導權勢之需求。

    既然有權有勢之正向作用是加惠大眾的基本條件,那又該如何使得自己能成為有影響力的人呢?

    一、真正由內心了解自己:唯有正視、認識自己,才能分析自己的缺點與弱點在哪裡,以徹底真心來作改造。弱點若是無法立即扭轉,則應善加結合他人的長處來補強自己的不足。先認清自己的缺點與弱點,這是讓自己擁有大能力的第一步,再來則是應知道自己有何優點與強項。人對於自己的優點通常是十分了解與自豪,但往往也容易停留於沾沾自喜及自我滿足的地步,而不懂得適時運用出來。即使於運用時,也很少有遠大的抱負來利益眾生,心理上怕因為付出而使得自己蒙受損失,認為付出的定義即是吃虧。殊不知能施即是福,能施亦更是德。能付出的人不但無所失,反而更有福。真正認識此一道理,才能開啟、發揮自我本能。

    二、了解事項的前因與後果:人生存在世上,總離不開人、事、物、境的接觸,但面對同樣的人、事、物、境時,每個人的心態所呈現的卻是截然不同的判斷與應對,結果自然也是不同的局面。原因很簡單:各別心之作用而已,所以成功與失敗、亨通與衰敗絕非是天意,實則是人意佔大部份。若心態正向,不違道德,卻又竭盡所能亦無力挽轉,這時再來言「天意」即較為合理。此時宜靜下心來檢討一下:為何「天意」如此?是過去所種的因緣使然?或是因為時運藉著事項來促使自己心智的再進化與提昇?前者應由內心徹底檢視,再針對自己的缺點改進,才能阻斷惡因再形成。後者即要以感恩的心理,去了解失敗背後的道理為何,唯有真正了解前因後果,才能調適自己的心境來重新應對外境。不起分別妄心與煩惱,智慧才能萌生,發揮作用。人因不順應自然,不了解實像與真相,一味以私心與妄心來行事,因此會很辛苦,不斷遭受苦磨。自己若不能快樂地生存於人世間,又如何能妄言造福他人?所以一個人在具有廣大影響力之前,一定先要能快樂自在地享受人生。所謂享受,非指物質上的滿足,而是精神上、心靈上的富足與自在。自在必須從了解事項形成的大道理而生。

    三、串連內在的自我與外在宇宙,形成力量的結合,使自己成為真正具有影響力的人,此為成就大事務的先決條件,而所有的成就皆應歸功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甚至一切因緣,而你只是整個事項中串連各種條件的一個環節而已。然而因為你的無私,而能使自己真正成為一個有價值的生命體。此時的你已不是當初那個處於輪迴中的小小生命體而已,而是永恆、無價、懂得放下我執、能夠承擔大任的人。因此唯有捨棄渺小的自我私心,方能擁抱更廣大的境界。

      認識自己做調整,缺失改良優勢增;

      了解道理不埋怨,符合自然智慧生。

 

      心態事境妙運用,自在人生大事成;

      無私無念不分別,展現生命大功能。

 

      肯定自己是自信的建立;

      正視缺點是改造的契機;

      了解道理則明成敗因由;

      順應天理即具大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