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聖訓一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降

      南無多寶如意佛,

      藥師調御解苦厄;

      琉璃澄澈映本明,

      如來自性彰真我。

        聖示:啟動先天 利益有緣

    宙本體,蘊含萬有,一本而化,演繹運化,森羅萬象,參贊造化。

    陰陽分判,流轉年華,天地正氣,分流龐雜。心合大道,際遇禎祥,

    心離本體,六途流浪。認祖歸宗,煩惱皆空,執迷不醒,憂苦重重。

    真悟大空,佛乘心宗,直入本體,五蘊皆空。空中妙有,掌理乾坤,

    空有一如,印合玄機。世間珍寶,難比難擬,自家珍奇,啟用不竭。

    自利富足,益他積福。自身如來,甦醒安排,自我主人,功能妙哉。

    引動本我,印合大我,無業不破,無厄難化。自信自助,真靈自護,

    回歸原鄉,不再流浪。終生憂苦,源於心茫,認假為真,心外覓佛。

    自性自渡,佛亦難渡。業報身苦,宿疾而住。心開怨解,念轉境悅,

    千苦萬愁,愚者自召。回心向道,脫離三曹。抱執固守,思怨難消。

    藥師如來,今施良藥。心生萬法,止妄昇華,心念平息,靈清為大。

    究竟解脫,圓滿法身。

    眾生苦,苦在於心之境,由落入後天之造作運化後,即不能迷途知返,反而愈陷愈深。雖是如此,但尚存先天之靈炁於真我之中,僅因後天識神用事,即以有形有相、有生有滅為生命之主要,漸而迷失原來之真我,更難明真我之大用,遠超越物質作用之限制,其功能之玄妙浩瀚、無量無盡,惟有深入堂奧者方能明宇宙本體能量難以言喻之效用也。

      先天落後天,離鄉不知年。本為富家子,落難需乞食。

      萬貫千金女,淪為庶人妻。手持千足金,乞討一文銀。

      可悲天下人,不明輪迴因,只因分別相,難有同體心。

    眾生之生、老、病、死、苦,雖因累世因緣所感,但亦非永遠難以脫離此輪轉之境。見道者明白天地運行之公理,可引動自身修復之能量,進一步結合大宇宙之龐大能量(源),而在此有生(身)之年,即已契入本體,不再受陰陽造化所局限也。若徹底由心性、靈性根本來用功夫,日後必有明確的印證也。

    人落入陰陽之兩元世界,在未真正契入本體前,均受陰陽作用所限制。一般人因受陳腐觀念沉浸太久而難敵舊有思考模式之力量,以致經常以心念引動外來因緣,甚少將「心」之狀態歸入寂滅之境,若能修習燃燈心法,即可懂得如何啟動自身真我,進而引動先天能量,源源不竭加持己身。

    坊間之祭改解厄方式很多,雖不能說全無效果,但皆屬有為法。既是有為,必有其盡數與限制。唯有真正啟動自身之修復功能,精進行持之,方能壯大自我法身之能量,這才是根本究竟之道。(註:此即是由DNA提升至RNA,再晉升至QNA自體發光的過程。)

    生病之人須就醫,先將有形之五行軀體調理好。另一方面應多誦經,可唸《藥師經》,不誦經時則稱唸「南無燃燈古佛」聖號,心念時時保持清靜,心神內觀返照,不向外馳。過去累世之因緣,有時會因心念之引動而前來干擾,若不能止息此種不良循環,不但身心受累,心性亦會受此不良氣場影響。累世因緣不是一世即可完消,但修持者入於本體即形成大功德力,可將往昔所有因果冤欠化消於無形之中。

    誦畢藥師經後,可迴向於自身能量增加,切勿去想其他,只需觀想藥師如來佛光普照,用心去感受能量加持己身即可。平時心入寂靜時,可觀想燃燈古佛,虔誠誦唸南無燃燈古佛聖號。

    (問:《藥師經》中所言之「不破尸羅」,其意為何?)不執善惡,不入對待,自然自在,不落任何名相。心清靜即可感受原來本體所有的光明,清靜是契入真如後回過神時之感受,非以企求清淨而得清靜,因有求即非自然。(問:能否以一句現代的白話文替代之?)其實不要以特定之名相來限制其意涵。在經文中為何有些梵文不翻譯?乃是恐入文字之障礙,有時稍微了解其意思即可,不必去追根究底。有些狀態即使用筆墨亦難描述萬分之一。

    (問:《藥師經》中有一「大陀羅尼」(藥師灌頂真言),其梵文版與中文版發音有相當差異,效果是否也不同?)其實文字音韻之功用大小,來自於「心」之力道。心之念力多強,作用力則有多大,與文字本體無很大的關係

 

1  宇宙時空,輪轉演化

  觀照本心澄清靜,俗塵勞惑人心;

  韻喚醒迷途兒,菩薩倒駕利有情

          聖示:明覺本心,化迷轉悟。時光遷流,生滅造化。  

                        宇宙時空,輪轉演化。循環不息,是為理則。

   天時迄今,於此世界化生之原靈,演繹至此時空,已臻至相當成熟階段。 在人道眾生之生命形式,乃蘊藏宇宙生命之奧秘精髓呈現。

 在人道生命體中,可洞晰宇宙生命之真相,有相器物與無形靈性巧妙結  合,此乃生生不息造化之機制,順應天時,安住於自在中,將世俗之妄念惱,藉明察本來宇宙真諦而了解凡心乃輪迴生死之苦因,瞬間即能轉迷成 悟。心態變,處境狀態即轉變、運化命運,即成自我主宰,因此得自在解 脫必由自心觀照覺察中下手,非以外力、他力可成就矣。

人習於以凡心做人,歷劫輪轉早蒙真性,欲由凡轉聖,必先破凡心之起用。欲破凡心用事,先洞察後天心識之複雜關連。唯能知其原理,方可破除  其反客為主之盜賊作用也。

       投生人倫實可貴,奈何六賊奪主位;

       一化陰陽難回返,生生死死妄相追。

       分離一真大法界,自觀覺察本心會;

       本靈復位歸原來,空有一如本元匯。

  心乃此人世之根本依止,明白心之起用,方能運用心之作用力,此乃深奧之理諦。吾今日降來,淺談人心之作用,下回再更深心剖析。今日即至此刻停筆,下回再會也。(0140226)

 

2  無上心法 合契純一

( 本網址之   聖藻乃   上蒼下化歡迎分享,推薦,引用,功德無量  )

無上心法,佛乘佈化。明師指引,回皈本家。

出世真諦,合契純一。入世行道,圓滿如意。

心為一切行為之根本依據,心之作用猶如道之作用,可正向,可負向,皆由源頭之作用、心念意識之串連產生意識形態之呈現,作為行為之根據,因此人之行為作用可說是人之心、識現象之反映而已。然而外界一切眾生只會由外相去分判一個人之善惡是非,甚難深入探究行為背後之心念意識作用又是如何,則容易因為個人之好惡來論斷對錯,造成對於事物之錯誤決定,甚至誤解事務之真相也。

修行之目的為何?即是欲提升、淨化、進化自身之靈性昇華。然修行之方法甚多,但就以當下此世界之宗教教義,多半著重於有形有相、有為之法,鮮少見至一個宗脈是真正來深入探究生命之真相,由根本輪迴之主因來參透。唯有真正明晰輪迴迷障,方能破迷,入於清靜境地。

須明:修行之人離此心法,皆不能稱之為修道者,充其量亦僅是宗教之信仰者、擁護者而已。修道者與信仰者、門徒,層次上有極大之差異。一者能脫離輪迴,一世成就如來清靜法身,一切無礙,一切清靜,一切圓滿具足,而宗教門徒僅是鞏固宗教組織形成之成員而已,一世庸庸碌碌、汲汲營營的跟隨、遵從,終日為了有所為、有所求、有所目的地忙碌於一些宗教活動,行使諸多有為法,頂多僅是累積來世之福報而已。

宗教設立之目的,以 上蒼來言,原本是諸天仙佛佈化真理之有形道場,加上有德有道之人來代天宣化之機構。然此五濁惡世當中,人類常受紅塵假景之花花世界所迷惑。因此原本 上蒼垂下之回歸天梯(道場)亦難免受人心之不良作用而變質,失卻了原本清靜之本質也。

咱宗脈未來最主要之任務乃在破除此世界一切宗教之不良教義,防止無知修子因純真而繼續受不正確之觀念所誤導,不再勞民傷財卻無法真正做自己的主人。

一生一世盲追求,可惜不識主人翁;

心力盡出一場空,不堪回首心濛濛。       

上蒼慈憫有心人,開宗立脈大道弘;

智慧之人明真假,認理歸宗靈覺通。

人世短促須珍重,身入道場要慎重;

佛乘法門實難逢,有緣參與福德隆。

承辦殊勝大使命,秉持道心顯佛性;

因時制宜行佛事,內功外果當世就。

 

此期吾以佛法利益眾生,能真正在此世紀作到器物世界一切事務之具足,加上實相靈性世界之圓滿也。汝等多用心由形而上之心法去探究,必可明察宇宙生命之玄奧與巧妙也。(107)

 

 

3 契 印 真 如 本網址之聖藻乃 上蒼下化歡迎分享,推薦,引用,功德無量

南無燃燈古佛主理

咱宗脈榮膺 上蒼指派,主辦此期集結佛子回歸之重任,乃三界間一項十分重要之任務,因此於近百年間,已按循著一定之規劃,將一層層之因緣網絡默默地牽引,串連在一起。一切皆非偶然,所有人事因緣,各種條件之聚合,亦是全盤佈局之環節。

大道運行之作用,以自然平等之運行規律。雖以人之認知,甚難理解大道運行之大德徵是一視公正的自然作用,不論任何因素皆不會改變大道之運行機制,然以整體之宇宙本體作用,則包羅一切好壞、善惡。不論其因質為何,都是道之作用產生之現象,非關對錯,皆是因緣鏈所成之結果而已也。

明察體用之本質,覺知自我真如之大作用,即可真正破除生死魔咒之綑綁。唯一契入本靈之方法,必由內觀做起。先消除向外攀附之慣性,收攝六根,由抑止妄念進而深入本心。唯須先斷外緣之干擾,得到片刻之清靜。由平息到靜默再深定,將沉睡已久之真靈喚醒,內視反觀自我之古老金仙,明明白白地感受,方可言真真切切地活著,否則身雖在世,其「心」已死也。

吾燃燈!燃何燈?乃燃自性心燈!奉我為師,必要明白拜燃燈之真實義!尊吾為師,必要將自性心燈點燃。若不明本心,一切心外求法無益,一切宗教形式無功也。拜吾為師,則要由內心下功夫,而非口頭稱唸,形式恭敬而已,必要奉行正道,自然無為,行使公心,造真功德,圓滿人世一切因緣也。

佛乘以燃點自性佛光為基礎根本,加上無上心法,般若妙智,以釋尊之法水普潤眾生,智慧法雨化為文字般若,以利印證印心法門之確實體證也。

能量下化,氣場之淨化,亦是此期聖務之重要一環,是以大日如來之真言密咒配合手印(法印)之下化,是為此期 上蒼資源之賜予管道也。

藥師如來饒益眾生,藉此期因緣下化諸多因緣,圓滿眾生之願,得多寶如意,一切富足吉祥也。(註:藥師琉璃光如來之另一聖號為多寶如意佛)

阿彌陀佛無量光無量壽,慈悲解眾生苦,安定世界,清靜法界大願,利益三曹眾生。

天時時機已成熟,地利凝聚氣勢博;

人和串連法輪轉,道氣佛光耀娑婆。

 

應合天機行大道,三才契合渡三曹;

天地人倫咸受益,開宗立脈無限好。

今日降來共會諸賢生,勉諸生首要謹守心性之公正。心乃變化萬有之根,唯有契合道心所產生之功德福報,方可稱長久富足、長遠持恒也。若悖離大道之公正,一切心機造作即使可短暫呈現,卻非永久之確實具足也。所謂順道者昌,逆道者衰也。人間福祿,以得道之人來言,是自然具足之附加利益而已。然而最為珍貴之寶藏,則是於此良緣回復本來面目,成就法身,成就自性之佛也。

燃點心燈照本明,燈光遍映佛子心;

古道純真返自然,佛性妙用利有情。

 

期盼大道心法之頒行人間,能真正轉化此世界之磁場也。

 

4 運 化 陰 陽

宇宙充塞多彩之靈光、磁場、氣場。眾生之處境,本於自身涵養之能量氣場之類別,而區別是禎祥、是富貴、是權柄、是大自在,皆必要由個別小宇宙之本原產生作用能量,由微弱進而強烈,更能融合於大宇宙之能量場,能夠串連宇宙內外,而不再將自身之靈氣阻隔於大宇宙之外,形成之現象即是創造萬有之端矣!

浩翰宇宙運化之原理極玄極妙,甚難以文字描述詳盡,然契印道心者,即可時時品味大道之無上妙用。

身於人生雖受陰陽之相所限,得道之人即不再受陰陽所制,反可擅運陰陽之理,行無為自然之道。當下世上修持者皆追求真理,然真理即是道,修子卻少有真正契入根本之觀念,因此即使歷經多生累劫,亦難見道心,只徒有修道之虛名而已。

眾生苦,苦於心識紛擾,妄求妄作。身之苦,總歸於心之所造。人之有患,患於有身、有慾、有妄、有求、有分別,即生苦趣;有身軀,使靈性隱没趨於染著,有形有相;因妄念無明,即心猿意馬奔騰;因分離本體,即感不足乏少而生貪求,如此即是脫離根本之使然。如何改之?必由分別而入根本也。

修行之人大陷阱,心外求法費苦心。

一切原來即自然,靜默收攝入本心。

先天大法潤蒼生,有德有福入聖門。

宇宙祥瑞能量體,撥化因緣助道成。

 

空有一如妙境生,下化萬相諸事成;

回歸本體再昇華,圓滿法身入一真。

今日道場內佛光普照諸佛子之純真本性,牟尼寶珠光燦爛,此為世上難得之機緣也。大道之殊勝無所不在,天地慈悲一視平等,不分別,只因眾生之所需而無所不在也。

智慧必用大智慧,慈悲即要真慈悲;

 

福報不執大功德,諸佛普照得添慧。

 

5  能 量 轉 換

燃燈古佛印心法脈設立之目的,是要引領眾生回皈本來面目,藉由有形有相之作為,配合無量的無形資源,所有教授師級之成員,都應能印合本體真我,令其發揮功用,將天地資糧來擷取與串連。

現今時代,器物資源豐饒,早已不再以修苦行之方式來教化眾生。修習佛乘無上心法,即是修富足圓滿之道,財源通貨是重要的一環,但有形之物質富足,只是一切形而上心靈富足之附加利益,因此不可捨本逐末,須明只有由根本所轉化之福德,方可長久具足。能獲益者必須再謹守心性道之財,必用於公心、公道之上。尚未取得者則須自我檢視:是否自己的功夫下得不夠深?或是心態有需要調整之處?能合印真道者,於此紀元即是真正修富足圓滿之真道,切實地由心性去觀照,真正入於本體,自然一切具足也

 

天地資源本是一體如是來下化,分別乃在於能否將自身之磁場、氣場調整到準確的頻率,來接收來自自然大道之光明無量能量體也。宇宙天地資源龐大,有道心、公心者可契印、相應,自然有源源不竭之能量與資源下化。有充足之能量,則可轉化為所需之資源有本事擷取者,即證明是真正能深入堂奧者,非求取而獲得,非造作所成,一切乃自然之現象來呈現也。若能有一人可得,力量已是可觀,但若有更多人能獲得,力量自是加倍成長。再者,若是全體團隊皆有此本事收納,則可謂天下事無所不能,無事不成。

 

 

悲智雙運 妙轉乾坤

 

悲智雙運 妙轉乾坤

 

佛道行者,重在力行,行願廣大,必有妙智。
行持之中,福至心靈,自覺醒他,諸佛加被。
心之正量,微妙作用,天人和合,乾坤運轉。
無限福德,普澤蒼生,公而至正,印合天性。
宇宙萬般,本由一理,運化陰陽,演行大道。
看似生滅,實本如如,迷時逐妄,覺後安然。

好與壞,事過方知道。
悲與喜,念轉皆是好。
貧與富,惜福感恩造。
得與失,激發才能高。

 

悲心能拔苦,必要大具足。
智慧來引路,免涉冤枉途。
佈施大利樂,三輪體空住。
持守律儀戒,不落毀犯鑄。
忍辱心不動,莊嚴法身主。
禪定入本體,真如法性悟。
精進進道本,圓滿牟尼珠。
莫道二乘聖人境界不高,諸佛光明護念大菩薩,而可加惠蒼生也。
成佛之前,因地行持,亦是功果累積之基本作用。佛是本體如如、蘊含無量光明能量。菩薩行六度,乃秉持諸佛之行願,承諸佛威神力,可謂佛之化身、佛性發揮實踐者也。

 

7 宇宙天界孕育萬有

虛空雲仙姑(南無虛空彩雲光天古佛)降

 

虛空因緣降來臨,
彩雲天界福德盈;
仙姑今日會賢生,
能量具足萬象新。
宇宙天界孕育萬有,人道世界秉天地之炁而生,亦是六道眾生當中最有條件成長、超越之一環。入於人身而又能有機緣接受宗教之啟迪,是累世善因之呈現。然而在眾多宗教信徒中,能真正達至成就者非常稀少,原因何在?原因之ㄧ乃是與修持者個人心態有關。
入於宗教信仰者,原本欲藉宗教的教化而達到明心見性、開悟證果之效益,但中土宗教派脈甚少有由 上蒼直接下化真理的道場,其中各種道務使命亦不相同。能以真理教化的道場,多半以傳承之經典作為依據,能有 上蒼第一手直接下化的資糧實屬稀有。上界聖神、仙佛、菩薩、高真所下化之大道真理教化資糧,能於第一時間見證,並應用於日常生活中,可說是無上智慧的提昇。能於仙佛臨壇之時與仙佛即刻契印,更屬難得下化之文章、聖藻,只要用心研會,即能利益自己,又利益眾生。
能量轉化很多元,端看智者來鑽研;
福也德也智慧添,富貴財壽在人間;
如實運用天賜予,用心推展利人天;
光音能量宇宙光,不負一世於世間;
上昇下墜靠己為,利己利人天恩綿;
代天宣化行大道,體天行道配德延。
勉諸賢生將 上蒼下化的資糧好好應用發揮,不但可成就自己於今世,更能渡化蒼生脫離苦淵也。

 

8  淨化本心  提昇本靈

觀念心念成作為, 世俗應對是與非;
音聲可化善惡業, 菩薩教導慎三業。

身、口、意乃人道眾生行為造作之主體因緣。身業轉化比較容易,口業則有些難以謹守,意業更加不易抑制。人類存在於陰陽、善惡兩元對待之世界,也是上昇或下墜之分界點。人道眾生之業報千差萬別,猶如其相貌一般,個別差異頗大,凡人只求後天福祿,聖人但願契合本心。凡聖只緣一線之間。
古往聖人教化眾生,是以道德、倫理、綱常為準則,冀望黎民蒼生之行為與心性能符合天性之標準。人類眾生造一切善惡之業因,源自於心之起現。八識田中無量劫以來所累積之種因,遇緣成熟,造種種業,前因加上後緣,每每造成各人以特有的形勢呈現,成為未來果報之依據。
凡人隨順累世善惡,強加造作,輪迴不已。聖者認清實相,收心斂性,淨化本心,提昇本靈,時時觀照五蘊六塵,知曉無常變異,終無寧日。唯有與道合真,回歸本來,才能免去無常生死之苦。
身業易守,口業難持,能謹守口德之人已實為難得。多數人喜論長說短,道是言非,終日檢討批判他人,甚至毀謗,惡口、兩舌、綺語等等。何時能反躬自省?莫言此為小過失,其所造成之對立,難以化解。
嚴以律己才正確,寬和待人皆喜悅;
意念純良不妄為,三業清淨得回歸。

真修實行之人,對於自我要求甚高,切莫得過且過,與人造下難以轉圜之怨恨,產生暴戾之氣。心、佛與眾生三者無差別,心為一切根源,佛有廣大無邊之能力加諸於一切眾生,眾生與佛之差異僅在於心之體用。人心受制於外境,局限於識心之作用,貪著外相即離本心遠矣,亦離道遠矣,真修實行者不得不慎也!
境界高下自心知,非以言說可見至;
果位大小當下持,圓融和諧好成事。
廣結善緣好言詞,口惡心善誰人知;
佛祖亦造慈愛語,接引眾生入修持。

大道聖務頒行於人世,一切皆力求完善。人為之條件於物質方面容易到位,但心性部分則亦要配合上來才是。智慧、德性、心性、向心力、慈悲心等,諸生自己去檢視吧。

  
 9 南海古佛 降

 

南天教化佈鸞門,海會蓮池沐天恩;

      古道今頒傳勝諦,佛心光明真如呈。

今日甚是欣慰,觀諸賢生能體天心慈暉,集眾人之善念,誦無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迴向同修化解困厄,真是實際行使同體大悲之力,甚是可取也。能與樂,更要能拔苦,是為正確。
觀同儕遭逢橫逆,能伸出援手,實為可貴,然而當中之分寸亦應拿捏,不宜無端涉入他人之糾紛,因各人皆有各人之因果業力牽引,應避免干預其中。然而以誦經迴向之方式相助實為適宜,功效亦是深厚廣大也。
諸賢生平時應多加精進誦唸經文,多體證經典深意,於真理多加研會,多從內涵去體悟,莫於文字上受阻礙,可於讀唸經文時,先觀想諸佛加持己身汝智慧開展。
千言萬語道不盡為師等對諸賢生之佑護,只要汝等心中時時、念念有為師等之存在,為師等亦是時時在汝等身邊,佑護、加持於汝等也。

10 大道無為

大成至聖先師孔夫子降
  至聖先師孔聖人,有教無類益眾生;
     因材施教視根器,儒宗鸞門教化深。
道德觀念人之本,倫理遵崇立人倫;
綱常謹守有條理,人道圓滿天道成。
懿敕道脈以儒宗啟發,以釋門為依歸,以道家為圭臬,三大教派彼 此相輔相成,以人生之根本,即是心、性為主要。萬法唯心造,心能 生萬法。道德、倫理、綱常雖是規範心性之對治方式,以禮(理)為行為準則 
,看似大道演化之枝末教育,然卻是一般大眾,不論有修持或無修行 者,皆要遵循的行為標準與基本心態與觀念。真正悟道者亦不會論其 層次高低之分別也。
大道運行自然而無為,並無親疏、好壞之對待,一切自以公律、公 理而行之。聖人可體天地之無為與私,合天配其德行。凡人皆難有平等自在之心態,此亦是上蒼紛紛設堂闡教之主因也。儒宗鸞門結合三教之精華,以道德觀念教化眾生,此為最基本的心性教育,但現今社會早已不再重視人民之品格教育,形成金錢掛帥的現實主義。如此惡性競爭,人類心靈越顯空虛與不安,因此宗教教育扮演著極重要之角色。宗教教化皆離不開「心」。聖人教導眾生認識自己的起心動念,「佛家」理諦,尤以唯識學理,對於心性的剖析實為真切,能真正體證並落實者,不但可於人世生存和諧無礙,更可進而脫離生死輪迴之界 
,真正做自己「心」的主宰,而不是「心」的奴隸,可成就自己,並利益蒼生。道家教義契印自然,能讓眾生體解天地運行的無為,人若能體合天 心德澤,則行為不致失序,更可同贊天地造化之德,體天行道,代天 宣化,未來逍遙自在,與道合真也。人道眾生根器差異甚大,非單一宗教或教化方式可適應所有眾生之需求,因此上蒼鴻慈,廣泛下化諸多法門,利導眾生,令眾生咸有可成就之契機也。

弘法利生之人更應有此認知,不可視何種法門為最高超而輕視一般眾生之教育方式也。

11 心念意識起現

虛空彩鶴仙姑(南無虛空彩鶴壽天古佛)降
    虛空彩鶴仙姑登,共會有情諸賢生;
    心念意識起現行,收攝六根清淨心。
人類眾生入於人道世界,乃承襲累世業因所現,其中不乏外在因緣之和合,形成各別之業報身。人之一生富貴、窮通、業報千差萬別,但以實相來觀,皆仍脫離不了陰陽對待之境,此乃是眾生難以出離生 
死苦輪之主因。富貴之人乃前因所引,因果循環,以此陰陽世界,實乃絲毫不爽。因此有者可以自身之福報再創更多之後福,也堪稱聰明之士。然以天地、宇宙、大道之觀點,則是不足為道之小福德而已。若能以有限之生命參透大道之真諦,為自己創造不朽不滅之法身,才是真智慧者也。人道眾生有者難以具足福報,有時甚至溫飽堪虞,如此之人亦是前世因緣所成,或許也有時運不濟,或亨通時機未至。然處於人生低潮時,應以正面之思惟來面對一切。第一不可怨天尤人,須明一切貧富乃前業所感,如此則要把握當下,造諸善業。以現代人之說法,則是多做善事,多積福報,多種福田。更重要者,是應有無為付出之心態,不求來世福報,但求解脫生死苦淵,才是根本。因緣果報雖細分為含因、觸緣、成果、償報,然皆離不開「心」之起現。心之不淨、不正,必召來不善之果報,此不得不慎之。心之外緣源自外境,根塵接,啟起固有意識,引發內在種子藏庫起現行。如此起一心、動諸念、以慣用意識分判事務,會造成又一循 
環,種下未來會呈現之種因。如此即形成生生世世,反反復復,難以抑止之輪迴。上蒼設教,旨在教導眾生出離輪迴之苦海。一切皆應於「心」上下功夫,離此自心,別無他途可行。
古昔經典雖有部分不合乎時宜,但大體上皆保有珍貴之精神意涵,絕不可一味謂之不符合時代所需。須了知真理是歷古不衰之真諦,放諸四海而皆準之法則。惟有真正悟道者可得其中菁華,而能用來利己 
成就,利他解脫。眾生根器分差甚大,教授師資者必要具有仙佛之慈悲德澤心懷,方 
不會捨迷惘眾生同胞於不顧也。人之心、道之心、天之心、魔之心,一切取擷於當下之「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