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示文藻 2015  下期

 

87.南無東方藥師琉璃光如來降  (2015.11.16.星期一)

        偈曰

      南無消災賜吉祥,東方如來放毫光;

      多寶如意承佛願,相契慈悲福德彰。

        聖示

    諸佛本願咸為利益蒼生,如來光能永是加被有情,乃因無私故大愛光輝無盡!恆常澤潤蒼生,便早已超越陰陽氣數之限。

    佛力無邊廣大,從未消融。佛心之作用即神通廣大,超脫物相之質礙,非物、非相、非形之生滅所能限制。故得佛之心法者,即可隨心變化萬千,則易饒益有情,創造無限可能。佛性心燈之火猶如火炬、燈火之傳點,本體不因分化而有所減損,反倒是越燃越燎擴,恰似迴向之原理,迴小向大,反作用力之加乘作用也。

    佛之無量廣大願心,造就無量廣大力道。佛乃覺者,覺悟宇宙大道之真實相,故合乎於道、合乎於自然!道本自然無為,無所希求。佛覺悟此真諦,故能具備猶如自然之無限創造大能,此乃能量之來源也。眾生無明,迷於識心幻境當中,故迷心妄求,深陷苦海。殊不知苦海之別名乃是慾海,慾求之妄心終究是苦受之本源矣!

    修道學佛必明察自心之起用,方能由覺察止觀之中,令妄心有修歇之片刻。此刻正念之生起,便可立斷迷妄之意念,如此方能擒六賊,不使造禍殃,累其身心受罪也。修道首要清靜凡心,為進道之先。待心常守清靜,即更須發大愿心,使此生之生命得以發揮良能,方不負諸佛如來之慈悲點化。承佛之大威德力,契合諸佛之慈悲大願,續佛慧命,則不負此生難得殊勝之良緣。

    無為是行持佛事之原則,心無旁鶩,不為任何目的條件,自然內心發露真誠,為大眾、為群體,義無反顧去執行,是無為、無畏之精神。如此心境若能達至,則天地間促成之機緣則巧妙到位,其間當然必要具備適時運用智慧來取擷。所謂慈悲與智慧,乃是佛性彰顯之兩足尊也。

    成就佛事,結合眾生力量,是最佳之方便法門。佈施之本意乃是植種福田之良機,亦是去貪、捨慳吝之對治良方。如何教導眾生正確的佈施觀念、心態,則不失良好的機會教育。若僅為了顧及清譽美名,不敢接受眾生植福,亦是一種欠缺大無畏之精神也。

    世上之事總有一體兩面,甚且多元之角度。佛乘乃修行之究竟心法,然在行持佛事之過程,必須應用諸多智慧與善巧,方可圓滿於周遭之一切人事因緣。修行切忌修到死板、固化、執著、僵化。靈活運用有形的資源,創造無限的價值,才是能更高升一層的境界。

    修行最忌莽撞躁進,不知運用方法,只圖有所作為,而不求真正效益。

若心思總停留在急於造功,不免難以安住於靜境之中。如此不「定」,何來「慧」?須明「定慧」乃般若智生起之源呀!

        詩曰

      萬事具備靠東風,承佛之力可成功;

      定慧總持般若生,如意稱願揚佛宗。

    啊啊!真空妙有之玄機蘊含其間,汝等用心領悟吧!

    吾之本願,願眾生所求遂願,契合吾心者,便可揚吾法門也,明否?

    一切資具皆是利益一切有情,欲擷取必要以眾人利益為出發心,此乃要訣也。

    好!今日至此。

83.南無燃燈古佛降  (2015.10.26.星期一)

偈曰

南無光明一境性,燃燈心法破無明;

古佛原來心中坐,金仙隱於自玄靈。

聖示:原靈本心

南無即皈依、反觀覺照自性。如來本體,靈明覺知,非有非無,無形無相,不著不染,實相本體,寂然玄妙,不以相形而現明晦,不因殊異而有分別。修道當知本體之性,須明體用之妙。知本體之性即空寂,則明妙用之功,實為妙哉!

萬有以道之妙功而生生不息,運動發明而各顯萬象蓬勃。人列三才,乃能將心之妙用來燃起作用;心燈之燃點才能照破無明之幽暗。發達佛性,德配於天下寰宇之中,在世成真人,捨世成真佛也。

古佛法身當由自性中證得,雖言證得,實非可得,乃是本有,即為實證。本地風光,本來面目,諸佛如來,同一法身。凡夫自棄,淪落俗地,自貶而成眾生,身中古老金仙隱而難醒。曠劫以來,以佛覓佛,心外求法,實為顛倒癡狂漢也。

天時迄今,民智大開。上蒼垂佈金繩,演化科技昌明,本以方便普及,加上心智提升,望能廣收成就眾生之效。奈何!事有兩面,情有正反。此期可謂成就眾生迅速,而淪陷眾生則更加快捷也。

天意欲教化蒼生,乃以全面佈化,不論言不言修行,皆全面受宇宙躍升之機制左右。一般芸芸之普羅大眾,相同受到蒼天之眷顧。上蒼非僅獨愛(厚)於涉獵宗教道場之修子而已,目的僅是為了提升靈性,達至全面成長之境界。

因此所有含靈蒼生,都不能缺席於此時期的宇宙大耀升。能於宇宙運行軌道同步者,有者以相當平凡的形象來參與這個進化的盛事,毫不局限於任何形式,因宇宙間所發生之一切,都是演繹之ㄧ環,沒有所謂好壞、對錯、是非、差別。唯一的真相乃是:汝選擇是遲或是早。發現真相,參與演化,即十分自由自在,來去自如也。

 

南海古佛降文    (2015.7.1.星期三)

        偈曰

      心念意識造作為,內觀本明顯智慧;

      當下主宰自心性,成就法身由此回。

        聖示

    諸聖佛及諸賢生等午安!(眾學員:恩師午安!)

    人身難得,更可貴乃是知修。於此陰陽構成之世界,能修持自心清靜,是為最珍貴之經歷。人以慣性成為自己之思惟模式,因此即使輪迴多生累劫,其特有之個別習性則是相當不易改變。輪迴本質乃是欲靈性能透過實相器物世界種種因緣接觸,而自然而然將本身之習氣淨滌,但人往往不由此方向來提升,反而經由累世之生死輪轉,其習氣不但未能有所改良,卻是更加沉重。如此乃是每一位眾生之所以不能解脫輪迴生死之綑綁最主要之因素也。

    一般人僅是生於此世間來受報而已,即使上天不只一次來暗示:必要改變使自己靈性昇華,但人都是非得面對身心極度困迫之時,方能徹底醒悟若知醒悟者尚屬先天根器鋒利,然而一般凡夫眾生面臨生活中之逆境時,多半皆是怨天尤人,不知自我檢討,因此宇宙間天底下無絕對之好與壞。困難出現時,有時亦是一種突破進化之契機,端看當事人是以何種心境來面對。人最無明之處,乃是不知自身本是如來,具有與佛相同之法力,但一般人之作為顛倒,只知向外尋求寄託,殊不知自家珍寶乃是同諸佛無異也。

    開發佛性是修持之主軸,運用自體之能力方是最究竟、最根本之作法。不論任何人,任何條件,任何因緣,天地賦予之本能皆一視平等,將此能力自我發揮、自我實現,方是正確之途徑也。

    心之作用乃是造就萬法之根源,人之心念瞬息萬變,此為人不能安寧平靜之主因。如何在妄念紛飛之時,能當下察覺,轉為念念清淨,即是修行功夫。然念念清靜不假外力,念佛持咒亦是一種方便法門,實乃以妄制妄。若念持之時心亦不得清靜,那即連以妄制妄之等級尚稱不及也。

    根本清靜本於自性真自在、真清靜,若以凡心妄念,行持戒行亦不可達至真正目的,因此修行必要明鑑本心,更要能主理本心,而非以識心作祟,將本心蒙蔽,那即仍是流浪三途之眾生而已。

    意念純淨說來簡單,但眾生卻是不能做到,而任由腦中妄念紛飛,不知後果之嚴重性,因此參禪靜坐亦是世人一種沉靜妄念之修行方式。然而當今之修行人不靜坐便罷,一靜坐腦中之妄念更加活躍,如此若不能深入下功夫,恐走火入魔,更是危險矣!

    實相真理本即空性,所有萬法萬象皆是時空因緣所現之幻境而已,若不能參破此道理,則難言得道也。

    得道者言來似乎十分高深,其實乃是自然界再平常不過之事而已,僅因凡人識心妄念強熾,因此原本十分自然之事,卻因人心之複雜而顯得高不可攀。得道不難,主要須能化除凡心妄念。如此簡單,卻難入手,眾生總是以外相之法事作為方認為是修行,此乃反其道而行也。

    念識清靜是斷輪迴之第一步,念若不淨,甚至邪妄,乃是招禍引惡業之根本,因此改造命運亦是由己之心念來下手。念念皆要明明白白,不使偏執;如如不落兩邊,此是淨化之第一要務也。念力是強勁之力道,因此善也由此而生,惡亦因此而起,不容忽視也

    行善積德乃是培植善念之方法,然善則有惡來相對應,至善則是超越善惡,以如如本心自然發露之思想觀念,乃至行為,皆是佛性、德性之彰顯也。

    行善之初衷是十分重要,若以有所為、有所求為出發點,雖具一定之福德力,但終究仍是有窮盡之氣數,離真正功德尚差良多也,根本都不能相提並論。善行乃是一種德徵之表現與佛性之顯露,此乃念淨念純所發揮之具體呈現也。

    諸賢生,汝等對於修持已用心一段長久時間,對於真理、理論方面皆有相當基礎,然實修者乃是確確實實由自己之念頭、心性、意識來下功夫,如此方是最根本究竟之作法。若修行多生累世,卻仍是習氣毛病依舊,那說明修行僅在於外相之上,而不能真正由自性入手。如此欲達解脫,甚至成就菩提正覺,是根本不可能也。

    人往往好高鶩遠,卻不知修行必須真正由腳下行持作起,而一切非關心性之方便權宜作法,僅是救度一時之苦而已,因此有志一世成就解脫者,莫要再自欺欺人,必要能內觀自省,啟迪內在法身方是正道。

      生命狀態由含因,富貴窮通兩般情;

      真實寶藏未分離,內觀自性真如引。

    咱仙佛教化不以玄虛來吸引眾生,每回開示皆盼真修實行之修子能明確了然自己一生修行之正確方向,方不負諸天仙佛愛護眾生之慈悲也。明白否?好!

 

 

76.   南屏道濟古佛降       (2015.7.8.星期三)

 詩曰

 南屏道濟李修緣,下化醒世真理篇;

 修行觀心覺自性,內化正覺皈先天。

 聖示

 諸賢生等午安!(眾學員:恩師午安!)

 諸賢生有心入於修持道場,必要將修持重點放在自身之修為和心性之提升方面,因目前在於台疆可謂是宗教道場林立,亦不乏頗有名氣之山頭名師,然經過時間之考驗,有智之士不難發現每一宗教門派皆或多或少存在各種問題。此乃是對於眾生一種明確之示現,若以修真為目的之修子,在於觀視其中種種不如理、不如法之情事,僅是給予自心一種警惕與成長之經驗,然而一般修行人卻大肆批判,來介入當中是與非之評論。此時若能以平靜之心態提出來,作為修行人應避免之不良示範,那尚稱可以稍加提及,但人在論及別人之不是處時,往往都是心生種種情緒。殊不知此落於是非對錯之情緒,正是足以令自己不能出離三界之輪迴因素。吾乃是諸賢尊奉之師,有責任向諸賢生來告誡:人之所以不能脫離生死,有一大因素,乃是自心尚受人我、是非之觀念所役,因此修行首要須修得心念皆歸清靜。

 常聞世人言欲世人覺醒,自己甘受批判他人所引發之業力,此乃不知事態之嚴重性。吾門仙佛次次回回、口口聲聲言,咱為修持佛乘;但修子若落入世道之是非、對錯、正邪之陷阱中,尚自以為能置身於是非對立之外,那根本都不太可能也。諸賢生呀!除非汝自認自己之境界已高到論人對錯亦不起妄心,那方能確保汝等對旁人之批評能不損己身之德,自己之法身亦不受意識心所累矣!明否?

 修行最要檢點是行為;最要守持是口業;最須觀照為本心不受意念所干擾也。人皆懼怕業力,卻不知在業形成之前加以斷除,此乃是凡夫尚未明心之悲哀。若不能由當下守持身、口、意三業,事後亡羊再來虔誦懺悔文,那則是無益之補救方式而已。眾生明知業力形成之主因乃由往昔身語意業所成,卻不能力斷此不良循環之惡習,此真是仙佛最憂心之處也。

 他人之過有公律,旁觀借鏡自思慮;

 了然理解救度心,不生對立達和諧。

 世上種種因緣,在於緣生緣滅之間皆有極其複雜之因果相連,明智者以出離迷惘為處世方針,對於有恩於己者永銘圖報,對於加害於我者則能以因果法則看待,不論恩怨。眾生與我皆為上天所化,一體如是。我即眾生,眾生即我。人非即我非;人過即我過。非無情切割得了,亦非多情涉入其中,使得因上加因,令因果更加複雜。此乃修行人最主要、必須明晰之大道演化法則也。

 人我間之因緣和合,終究有其定數,即使不能做到方方面面皆能圓滿,亦要不時心存善念,感恩過去之互相扶持因緣,理解眾生無明之可悲。但有緣亦要用心度化,否則此世汝若尚不能成就,出離生死洪流,那下一期生命,汝尚要同汝過去之因緣來作個了斷,有恩報恩,有仇亦是一種怨嗔之會。

 修行人,尤其此期能得佛乘心法者,必要能以清靜平等覺之自性,來成就此生,並隨緣度化。對於此世因緣尚記憶猶新,怎忍心棄六親眷屬於流浪三界六道?咱諸天仙佛下降,教化眾生,乃是盼望汝等皆能一世成就。若連人我、是非之相尚不能破,那如何自度利他也?

 世間再不堪、不正、不如法,皆是時空因緣之一種示現。仙佛尚不會放棄任何一位靈子,身為凡身肉軀之修持者,又何苦陷入人間對錯之漩渦,而賠上自己之法身慧命。其中之道理,汝等聰明,亦有智慧,自己細思即明白一切。

 吾今日降來,非指責汝等不是,乃是衷心來點醒。有些人一生修行不輟,大半輩子都在修持守戒、佈施,為何尚一世世輪迴不止?其實天機乃在於人之意念尚不能清靜,心尚處於二元對待之境,當然會輪迴再一次受生也。明白否?

 他人種種是非過錯僅是如同一場戲一般,給予自己一種教化意義。心中分判之念頭即要立斷,何況大肆評論?除非自己在批判之時,已練就不動本心之功力,否則還是別輕易陷自己意識於不淨當中。明白否?

 咱既然以佛乘來教化,則有別於一般之濟世宮堂,亦非趕經懺、作大法會之種種方便法門。此佛乘乃直指本心,若非上根器者,恐難契入。汝等若自詡為佛乘之修子,一起心、一動念皆要如實察覺,否則修佛乘僅會淪於口號而已。

 修行人對於仙佛之訓示,若能以破除我執之態度來攝受,才是吾之弟子,否則若聞仙佛訓斥,心生慚愧而情緒起伏尚大,那代表我相尚未能盡除。自尊心太強,是修不成大器的。

 我是誰?誰是我?仙佛不詳加註解,汝等各自體證吧!

 今日老衲知悉,汝等尚有事叩稟,但今日不開放。汝等稍後仔細研讀今日聖示,可再互相提出討論。仙佛最冀望乃是汝等能自性早日發揮作用,而不再依賴仙佛與一切外力也。

 好!今日至此,吾退也。

 

 77.濟公活佛降(2015.7.27.星期一)

 

        偈曰

 

      濟顛扶傾佈法音,公道普世正視聽;

 

    活用修持行世道,佛智應現轉凡心。

 

    諸聖佛及諸生等晚安!老衲贊當代修子,可謂因緣十分殊勝,能在此末世之際,仍可保有向道修學之誠心,實屬宿世善根福德因緣深厚,故內心方能保持懇切之修道精神。

 

    上蒼對於人道眾生更是不離不棄,每每以種種人事因緣,來促成眾生有機緣可步入修習大道、認理歸真行列。人道世間道場便應運而生,主旨與目的乃傳達上天之正法,俾益修子能依正道而行,反璞歸真,回復自然狀態。如此方為道場存在之真正意義。

 

    綜觀現代客觀修持環境與人之智商、學識,加上科技輔助,人之視野更加寬廣,可望能加速提升人心之進化與靈性之增長,但無奈乃是凡事必有利弊,正因沉倫往往遠比提昇快速。有權、有勢之領導者,若不明自己引導眾生所產生之影響力驚人,而不詳加謹慎來教化大眾,如此造大善業與造大罪孽僅在於主導者一念之間而已。

 

    人會迷失良知,誘因不外乎名利薰心,尤以宗教主事者更應具有將名利視為兩面刃般的謹慎操持。操縱得宜,名利可成為利益大眾之利器;反之,則是斬斷慧命之禍根。

 

    居上位之主事者,身繫追隨者未來成就與法身慧命是否得以延續,因此絕不容自侍此世修持地位頗高,而不斷愚化眾生,視芸芸之追隨者為愚癡迷昧之輩。須明眾生平等,佛性更是平等,只因時空條件因緣和合,一時昏蒙無明亦僅是迷昧,然自性本體終無滅失。輕蔑眾生則反陷自心於不淨念,如此不但違逆人之道德,又怎能登聖域?

 

    身為道場之主事者,亦是難得力行正道之實際任務,雖肩擔重任,卻常得 上蒼眷顧,賦予神妙之感應與權力。此神聖之賦予則是加強其領導之能力,盼藉由此管道,能將上天之訊息更加貼近人意,容易理解,令眾生能與上天大自然建立一道無障礙之互通空間,使得人性不會因物慾而迷失本性,而徘徊在此五濁惡世之幻相世界。

 

    道場主事有緣得老天之倚重,成為 上蒼在人間之行政主理,此機緣是為十分可貴。若能不負天命,完成使命,即功果甚大,但相反地,若仗持著權力與仙佛威信而迷失於名利、地位、金錢之上,欺瞞眾生,巧言詭辯,為自己不良行徑尋求解釋,如此縱能欺人於此世,然天理良知昭昭,豈能顛倒是非。詩曰:

 

      勸領導謹慎主事,盼修子認理修持;

 

      真道場即在方寸,佛與魔一念即是。

 

    哈哈!老衲今日特向南海古佛借用一回聖示之機會,實乃是感嘆世間宗教林立,卻形成一種偶像崇拜。各教派之門徒對於宗教領袖大都盲目遵從,僅以山頭道場大小、師父名氣大小,而失去基本之判斷力。此雖是一般信徒本身之迷昧,但主事之領導者若不能適時來導正眾生的無明,卻利用眾生的無明、無知來愚弄、操控群眾,此行為又如何對得起身負之天命與 上蒼之畀重?

 

    諸賢生等,汝等切不可再令仙佛失望呀

 

    老衲今日開示至此,望汝等永遠不忘把持正念,方不致因利益而喪失良知也。

 

    好!今日至此,為師退也。

 

 

 

78.南無多寶如意佛降(2015.8.5.星期三)

 

        偈曰

 

      南無光明正能量,多寶吉祥好磁場;

 

      如意正念來增強,佛力加持願可償。

 

        聖示:心念引動能量磁場

 

    天地宇宙是一個大週天,人類身、心、靈亦是一個小週天。大宇宙有其創造繁繁衍之機制;人之小宇宙相同具備如此之造化功能,並且不停地在運用此功能,創造出各別不同的能量場與磁場之作用。簡單的說法是:每個人都在運用自己那與生俱來的神聖力量,去創造自己的當下處境。一切人、事、物等的因緣聚合,也都僅是配合人的意識形態與念力所形成的思想因子,而構成的因緣和合與果報成形。

 

    人因不知因果真正形成的道理,才會受到業力來牽絆,以致不斷輪迴在既成的意思形態當中循環不止,形成造善業得福報,卻不免輪迴於生死當中,造惡業受苦果,亦不能出離憂苦。如此生死輪轉,苦樂相依,更加使得靈識愈加受無名煩惱所蒙蔽。人心一旦受五慾六塵所惑,則猶如烏雲覆慧日,令人神智昏昧而迷癡矣!

 

    世人皆迷,緣於妄念導致原來真心難以顯了。究其原由,乃是心落兩邊,非是執有,便是執空。凡夫執有;小乘修子執空。然天地萬象由無中生有;宇宙實相總歸還無。空中存實,萬法皆空。空不離有,有不離空;空有一如,體用相依。修子若能明覺蘊藏於小週天的玄秘造化,即可締造同天地般的偉大功績。

 

      擷取宇宙大能量,造福有情心性彰;

 

   如意滿願念正向,佛乘大道必可揚。

   一切唯心造,念力須守好;

 

   無我合天性,無私品自高。

 

 多寶如意賜禎祥,佛乘道場四海揚;

 

   正向思惟大力量,心想事成功德彰。

    眾修子共勉之。

 

79. 南屏道濟古佛降  (2015.8.24.星期一)

        偈曰

      南屏道濟古佛降,慈悲月令兆吉祥;

      安定心性增妙慧,法身彰顯無量光。

        聖示

    諸聖佛及諸聖安好!上蒼設教,主旨在於藉人間傳法過程,依理則引導迷惘眾生,入於修心之正軌。須明修道者不外乎修「心」,儘管修持法門千殊萬別,終歸於論道修心而已。因此欲入堂奧者切莫終日捨本逐末,更不應勞神於有形、有為之法,而荒怠內心之觀照覺知。因六神外馳,元神必退而隱之;六根攀附外塵,內性靈根則難顯靈光。故煩惱緣六根起用而生,智慧靈覺受紅塵喧囂而障!

    人無明,因妄執故蒙垢污染,不得清靜。無明執有,染習難脫,惡習因著相而起。貪功執善,心不平直,亦非真道。

    世人受教門啟迪而證道者稀,總因為修道凡心不除,以凡夫知見,卻難入佛之知見。

    世人因宗教信仰反而自障,靈覺難顯,其原因乃在於自我意識強烈。殊不知此「自我」之意識,已是輪迴之因。修行人入宗教,若仍識心用事,斷然不能入本體之道也。

    修行人是為修本心自性如來,唯自覺圓滿方可下化利人。眾生自性自渡,佛尚且難渡,況以凡人渡人,能得成效否?

    世間種種方便法門,皆因眾生心病而權設治病之藥,即是「法」。執善貪功之人卻生不淨之心。如此心已染垢,何以能法施於眾生?

    凡夫錯用心意,終日著急妄求造功德,殊不知真功德乃自見真性,隨機應化,自然行持,而非妄加造作。自然者乃適時、應機、契理,方為空中妙有之真實義。用則靈光湧現,智慧無量;過了則回歸寂然清靜。造作者因妄心起用,搬弄心思,著相貪功,與本體無涉,枉費功夫,徒使業果萌生。

      行佛乘必要成就,離生死不可自囚;

      修後天自我設限,貪功德不明解脫。

      弘正法須先證道,佈天音自心是佛;

      結善緣理應通轍,行大道空中妙有。

    佛乘下化乃一大因緣,有緣躬逢其盛者,實屬因緣福德深厚。然,好因緣亦不見得根基等一,故因緣來去本即自然。上智者能得心法,劣根者卻迷有形。是故眾生心態各異,取向、趣向更是不一,因此佛法應眾生機,以上、中、下各種法門而引導眾生,覺悟僅是遲早之事而已。迷者多行彎路,智者頓入佛境,但無高下分別之對待,一律平等,一律光明遍照。諸佛慈悲,從未離棄眾生,乃因眾生無明而自誤也。

    哈哈哈!老衲笑看凡塵世人多奔波,奔波忙碌亦無妨,但莫忘時時觀照本心如來,切不要被六賊所戕害才好呀!

    修道人呀,第一步必要改變自身之脾氣,不可依然以自我強烈主觀意識去行事,亦不能強力支配他人而失卻人際和睦之氣氛也。

    修行一年,若道場同儕不覺汝有莫大改變,說明汝之修持功夫仍是不夠深入。修行三年,若汝家中之人未見汝起何種變化,則代表汝之修行僅是表面功夫,一點進步都沒有。修行十年,若汝自己靜下來觀照,心態觀念尚無絲毫改變,那此時汝必要深刻檢視:是自己所親近的道場不能提供汝淨化心性的資糧?或是根本是自己修行從未於心性上修而所致?

      修行打死個假我,修心見性無明破;

      惡陋習氣必拋下,圓通無礙方解脫。

    當下諸聖生是累積自我法身能量之時機,應安定沉穩地靜下心念,體悟圓覺妙性。唯有自身俱備圓滿充裕之能量,才有下化之資本,因此莫急於向外攀緣。須明唯能上求(自足),方能下化也。

    此波法資糧已悄悄佈化下來,汝等本可同步接收,莫因浮動而失相契之良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