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藻文摘精選一

 

1 咱道場乃是承接 天父元始天王之道脈,更是由修行最根本主軸來將佛子導入元始先天之圓滿境界。20150603

2 此期 上蒼欲達成之天命,乃是將佛乘之精神弘化於寰宇,以幫助各宗教之修子改變自身不良之修行弊病。

3 佛乘之根本心法是要修子們深入自性去淨化,此一方面恰好與目前一般之民間信仰產生極大衝突。要一位凡事依賴之眾生來放棄其精神支柱,是相當不容易的,唯有根器覺性十分敏銳之修子方有扭轉之契機。

4 為師盼望汝等莫將 上蒼之頒命來等閒視之,必要全心全力,有始有終。切不可因個人因素,斷然將 上蒼聖務來終止,此乃十分要緊

5 咱等為何要下達仙佛之聖意?乃是盼望藉由真理之弘傳,以收救渡眾生之心病也。20150603

6 不論世道多麼紊亂,自心必要好好把持,亂世中則可出賢聖。汝等若要能以賢聖自居,本身之修為功夫必要時刻自我來檢定也。20150603

7 修子另一種可悲現象,即是一味向外崇拜偶像。此偶像不僅指無形聖神仙佛,亦廣泛指明師、法師等。殊不知若一味崇敬而不知同時開發自身之本能,終究只會落得貶低自己靈性。認為外在之聖神仙佛導師能保證其能成就,此真是十分危險之心態也。好!20150603

8 時下之修子言行功立德者,確難由自性本體深入,不造惡因則屬萬幸,更別說能有所成就也。20150610

9 咱此期仙佛下化之聖諭,則是以集結先天本靈清淨之佛子,以朗朗不昧之靈覺,不以外相之顯化感應,來作為修道之目的。須明白:一切相、一切因緣之和合,皆是此陰陽兩元世界必然呈現之作用而已。論真修實行者,若仍熱衷於追尋外相之幻化,那表示根本尚未深入道之中心也。20150610

10 望世上能有良緣入修者,必要明辨修持之真正意義,否則一生於宗教道場賣命演出,出錢出力,費盡一生心血,到頭來卻功德沒作到,造業卻一堆  20150610

11 真正佛乘佛心契入之修子,必要將上天所傳之根本心法用心來宣化,以收淨化凡心之作用也。 0150408   

12 人最大之輪迴陷阱,乃是是非過於分明。此因不了知大道運化中,佛魔本一體、體用即一如、空有合一之宇宙玄奧。0150408

13 佛示現於人道世界,最主要之目的,乃是依種種法理來引導人道眾生解脫自心設立之框架,超乎陰陽業因輪迴之制限,將元身本俱之萬德莊嚴之法身,來於此時空因緣成就,並能推己及人地化消人類自己所造下之浩劫。0150408

14 世間於當今時空因緣,即是末尾收圓之時。一切好壞之報償,皆一一如實示現。0150408

15 一般宗教家以宗教派別來區分正邪與正宗和外道,其實此皆已失基本。離本心求法即是外道,而非以宗教山頭大小、排場陣容為正與外道,此乃是凡夫知見,根本不合乎大道也。0150401

16 一切成就者則須能與道合真。要切切實實地親證契入,方能將宇宙間浩瀚的能量,藉由因緣之下化來創造永恆福利蒼生之能源也。2015.4.1

 

17 咱道場乃是承 上蒼之天命,以根本究竟解脫生死輪迴之一佛之乘,雖以鸞門之儀式來示現於當下,但主旨即是以根本解脫之道來教化眾生。20150401

18 僅要時時契印吾心,刻刻以吾本願而發,吾廣大富足之佛光能量,必全面加持護念,此乃行持佛事之天人合一。不明吾之慈心悲願者,即難獲取吾之能量加被。

19 人人皆俱萬德珍寶之含藏,僅因累世無明加上紛擾之外界干涉,而將元始光明蔽塞。若能洞見本我,明其體用,即有應化之契機也。

20 能量者乃人尚有人身時來謂之,能量亦是一切創造之根本。能量,簡單說,是來自宇宙之龐大「力量」,用「心」可轉為汝等所須之有形物質,以吸納來充沛人身之元氣,元氣足則運旺。相對者,力量大,但心性不佳,則轉為破壞力,因此「魔高一丈」。魔即是大膽妄為,力量大哦!

22 能量大,若可時時心量擴及一切,心想著利益眾生,如此能量大,力量大,成就一切快,一切具足,光明無量。心想必須配合行動,不限任何形式,不限任何口徑,先將念力導引,將火苗燃起、聚集、擴大、增強,最高境界突破人身之限制,入於大宇宙。念力是啟動之因緣,不有此念想則無,一動念即生。有諸佛加被,無畏!

23 以目前世人之狀態,乃是行外功者多,修自性者稀。佛乘者乃是紮實地修內性。

24 人因有軀體,方有吸納之現象。吸納者乃是擴充五行運轉之氣,當真如(真如本體即來自於宇宙之元始祖炁)同自心契印之同時,應該說即是隔離之相打破,融入本來之虛空本體。真如即已入本體,即真如本虛空,虛空即真如,何有吸納之局限?所謂吸納者,乃是六根之作用,目的是沖開有形之相而已

25 佛乘由佛性之根本主體下手,欲扭轉深植人心固化之不淨觀念,必經大力「破法」之過程,破除法執病之垢染,因此於破法之同時,是極盡犀利,不似一 般宗教,以教育方式乃「成法」之建置。

26 咱此乃是引渡眾生脫離輪迴之道場,提供眾生邁向光明大道之資糧,有別於一般濟(祭)改之宮壇

27 咱道場不言場面話,直指人心,見性方能成佛。凡心作用不除,遑論成佛?連神格都不足也。

聖示文摘精選二

//佛乘心法 利益眾生.佛乘乃三界之中最殊勝之法門。成佛者必契入本體,明識本心之體用,契合根源,產生大作用,則是一股龐大且源源不竭之宇宙能量。成就之覺者必先破除千古綑綁自心之枷鎖,真正啟動先天本來之靈性因質,使其自體產生作用,再以「心」念之起動作為媒介,來串連大小周天之運行,此乃契印道心,引動自心真我之殊勝法門。佛乘之教義,內涵有別於一般修行之認知,甚至是完全顛覆以往修行人的既有觀念
 
//佛乘乃以基礎之明心見性,進而契入宇宙本體的心法教義,為此期發揚之主軸,不再沿用以往拼場面、比排場之虛無實質利眾之方法。能有幸加入之學員,必要具備在當世成就之決心,而不可似一般泛泛之修子可有可無。
 
//修持心法者,心性把持極為重要,若心性偏執,則後果不堪設想。
 
//今日降來,實在是太看不下去現今之修行人一生辛苦奉獻犧牲,卻換來更多之無明煩惱,可歎呀!宗教一詞不知綑綁多少佛子,失卻原來之赤子真心也。
 
修子不可不慎,必要時時反觀自照:汝等當中親近之道場,是汝真正的歸屬?或是一個強大的無底黑洞,在吞沒汝之本心自性也?
 
//以 上蒼的角度來觀,一位眾生能阻斷自我輪迴的因素,不受輪迴生死所囿,即是天地間無上的成就與功德。若再能以自我成就之歷程來引導其他眾生成就,則可展現如諸佛菩薩之大功德力,於此同時並成就其本身之靈性提昇與能量廣增,此乃天地間最殊勝之聖事也。
 
//宗教存在之目的,乃在於輔導眾生滌除累世之塵垢,回復原來清靜之本體,然而當下之宗教信仰卻難有真正契入本體根本之教義,一味的以顯化感應為吸引眾生的主軸。又當下眾生因迷失了自我根本的妙用,因而普遍心、身、靈皆處於苦受當中
 
//人因分別、執著、妄想、對待之心識作用,則由原來宇宙一體的如如本體脫節出來,各成分別的單元。雖是如此形成眾靈下凡之因由,但大道從未捨棄任何一位眾生,總是一體如是之自然運行、眷顧。其實乃因人心落入陰陽對待之兩邊,而難以回歸純一之本體,方有不足、災殃、恐懼、分離之千古迷思與錯覺。以大道之一體觀來論之,則是一切富足、祥和、安樂、輕安自在,原為一體,從未分離。能堪破此迷障者,即可見性見道,並能心契於道。眾生眾生呀!
 
//以大道之一體觀來論之,則是一切富足、祥和、安樂、輕安自在,原為一體,從未分離。能堪破此迷障者,即可見性見道,並能心契於道。眾生眾生呀!
 
//不識自家寶,處處招煩惱;迷途難知返,茫茫心力憔。輪迴一世世,執相當修持;惟能解真空,心量如虛空。此期頒真旨,借調遣天使;應機應天運,廣宣聖道資。群體善意識,撼動震瑤池;啟動法輪轉,敕令聖道頒。智者領法船,代天真理傳;善氣成清流,有情可成就。娑婆成淨土,災劫化於無。天心連人心,空有可運行;入世行道任,逍遙入聖境。
 
//佛乘於當下時空,非一般泛泛之輩得以宣揚,必要有充分的體證方能代天宣道。更要時時保護自心純淨之真心,切莫自視天命甚高而起高傲不平等心。要明白,上蒼大道皆不會徇私,承擔天命者更須時時警惕,觀照自心,方是正確也。
 
//人秉天地靈氣,強分正負兩股勢力,如此陰陽交戰,正邪交鋒,必有刑傷。得道見性者則能運用天地之能量,陰陽相濟,掌理乾坤,行道體自然之天命,即於人道世界行出世之大法矣!如此雖以人身示現,實則清靜法身顯現也。
 
//以天地宇宙運行之角度,並非如人心所可認定之絕對善惡,實則世間並無絕對、全然的對錯。既是如此,以凡人之見解,又如何可真正分判是非否?凡人生存在此陰陽世界,卻可以超然的心境,安適地生活於黑白的世景當中。天神、天人與聖神仙佛之不同,即是在對於此陰陽世界是以何種心境去觀看。天人界尚未脫離陰陽、是非、善惡之對待相,尚落於兩邊之對立相。仙佛則早已出離人我相之分別,能洞察是非之由來為何,可視之為正常必然之呈現,卻不會涉入其中而落於陰陽兩邊之漩渦。一切視之為一體如是,一切自然,一切自在,不受死生,不落輪迴也。
 
//修學佛乘者應能深知出世脫離對立之法門,在面對任何事務之因應,必要抱持純一之境,莫要落入對立。大道本體光明無量,亦不用絲毫畏懼矛盾之攻擊。善用妙智慧,化敵對為和睦,方是大智慧。
 
//勸當今之修行者,莫自認為是獨一無二之天之驕子,必明瞭天地資源本是一體如是來下化,分別乃在於能否將自身之磁場、氣場調整到準確的頻率,來接收來自自然大道之光明無量能量體也。
 
//燃燈印心法脈雖言修行最上乘、最根本之心法,實乃無高下之分別心。能體悟宇宙大道之運化奧秘,實為難得殊勝,但絕不可自以為是。
 
//人雖落入陰陽相待之境,卻保有天性之敏銳感應,與天界之訊息則不失卻,尤其是身帶天命者,更是由出生至老死,一路被無形力量牽引,絲毫都不能任其自由放任的背棄天命之作用,總有辦法引其歸入代天宣化之大隊。一脫隊,東拉西引,亦非得將其引導至該行之道途。此大道之微妙,更是巧妙不已也。
 
//生命過程不論對錯、是非,只要佛子道心未泯,靈根清明,自有良善之因緣來相互促成,不論過往之作為是否完全如理如法。事實上,此世間亦沒有完全真正的如理如法,乃是由陰陽互助的互補作用,產生對眾生、對自己最適宜之方法,此乃二元世界,即是「道」的展現。若無經歷不如理,怎知如何方如理?若無洞察不如法,豈能力求更如法?
 
//成功、失敗,是結果可貴?還是過程難得?成功者在回顧追求成功的過程,應該感受過程中所累積的經驗、智慧及所創造的周邊因緣,將是鞏固汝獲取的成果能夠更長遠的具足。
 
//凡俗賢聖之差別,有時只在毫厘而已。智者明心,順應時機行使利益有情之任務,因引渡眾生必要走近(進)人群,深入群眾,方可啟動教化因緣。教者傳道解惑,化者潛移默化。有道者應眾生種種根器,行種種方便權宜,再觀時機合適,導之以根本原來,方是高明者之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