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佛恩師對佛乘修子的叮嚀
汝等在座者能聚集於此,乃依賴一股對大道之忠誠而集合進來,此雖是進道之關鍵所在,但人際間若不能建立一股默契之合心力量,未來欲發展道務必然再經歷波折。光依賴個人對「道」之忠誠度,僅能確保此人此生之修持不偏,但以道場團體而言,欠缺同心之力道乃是相當危險之隱憂。汝等雖未來各別皆有天命來行使,但重要之團結共心絕不可少。
謙和同心是為整體晉升之契機,汝等必要細心來經營整體之人際和諧。每位成員皆須自我要求,從內心真正消除人我之間的不愉快成見。
仙佛方方闡教,處處開堂,但每每失望,因人心之分別對立相,導致大道宗教不能於人間實現。台疆之修子密集度為世界之冠,但歿後能真正解脫者,稀少得可憐!原因只有一個:心性意識之執念是不斷輪迴之主因。
修持者應多「用心」,在心性本體上下功夫,因心性乃是啟動萬法之鑰,自我靈性之昇華才是人生中最主要之事。心之取向即是善惡之分差,導之以正,即成就佛性彰顯;趨之向惡,結果則是魔性作主。
世上諸多自認為修持功夫深入者,並未真正契合於天心大道,所行使之犧牲奉獻皆難脫執持功德之念頭,僅能累積有限之福報,成為輪迴之誘因,但心性若可達到超然無私,福德亦是未來成就之資糧。
開悟見性者合於道,自然有無量功德。然而當今世界之宗教皆是以導人向善為根本教義,實際能令眾生破迷開悟者稀也!甚且愈是入教門者,愈是執迷難悟,主要皆因不識本心中之自性如來,皆是在向外攀求,求佛助、尋名師,並以為所謂修持即是多做善事、佈施濟貧,而致終生盲茫,虛度大好契機。須明佈施濟貧所創造的僅是福德而非功德;真正無量功德之佈施,乃是以正法幫助眾生脫離生死輪迴苦海之真功德也。
上蒼的目標是讓人世間破除宗教之假象,入於宇宙之真相。未來眾生之靈性成長非關宗教,世界之趨向乃是沒有宗教門牆之分。眾生自性平等,仙佛絕無親疏之分別。以宇宙本體而言,實無人我眾生與宗教之分別,因此欲行佛事者首要排除宗教門牆之分離相。一切法門乃是應眾生之所需而衍生。
修子易犯之毛病:凡心者以外相名利為重,修道者卻易犯自我為是之毛病。修持應觀照自心,勿以境界高低為追尋目的。境界若以高低想,則為最沒有境界之修行人也。眾生執持凡夫知見,難契真道,往往執相修行,導致無明更甚,迷惘重重。
真修實行者須客觀看待、對待一切人事因緣。智者能適機來成就大局;愚者則終日環繞於人我是非之分判,於自身靈性增長毫無助益。真正修道者,即是能上達諸佛心印,下化利濟有情。
成就大事者必具公心,因為公心合於天心,合於道心。真正之修道者則是以整體眾生之利益為優先,即使衝突到自身利益,亦是義無反顧。當自我私慾之念頭產生時,應即時抑止,將不淨之念斷滅。
修道不是於外相上言修,更非以文字口語論道,乃是能化凡俗心之貪、嗔、癡,轉向一體慈悲喜捨,真正生出妙慧也。
悟道不難,證果本易,唯恐凡心,紛擾不已。凡心作用不除,難見真道,更遑論成佛?遑論弘道?連神格都不足也。破凡轉聖,從原來起。元神啟醒,後天即離。凡夫轉聖者,密在契入本元。除了契印真如之方法外,心性與習性之調和亦是主要。
人之八識田中含藏諸多不淨之種子,因此必要入於凡塵以境煉「心」。修持者必要有徹底改造含因轉聖心之毅力與認知。本身意識種子越趨清淨,所遭遇之因緣越光明良善。因緣果報雖細分為含因、觸緣、成果、償報,然皆離不開「心」之起現。心之不淨、不正,必召來不善之果報。心藏惡意,縱未行使作為,但惡果已被催化。
道存在於日常生活當中,修持者不可跳空人倫,應於生活中通過各種考驗,好好將人世因緣來圓滿,這對一般修子而言,即是迅速進步之法。
敵人非是外人,乃是自己內在的不良習性。習氣與毛病之改除,是為修道最基本之條件與功課。若不能由淨化自身之毛病作起,不論修持如何高深之法門,皆難進入大道本體,此乃是修行之第一關卡。若通不過,一切皆是虛妄而不實也。
汝等最令仙佛擔心者,乃在於各別修行當中習氣與毛病仍是沒有巨大改變。必須實實在在地改造頑劣不化的凡心俗慾,如此方稱得上是修行人,否則僅是宗教道場上一位湊熱鬧的信眾而已。試想:在人道中表現不及格者,豈能妄想於歿後成仙作佛?
人之運勢構成之因素,除了過去世之作為所形成之業報外,還有此世當下之心識狀態。含因或業報乃是過去所造作,而真正能改變現狀之因素,則是當下所生起之念頭。意念雖無形無相,其影響力則是攸關靈體可上昇或下墜之關鍵因素。最有效之改良方法,則是時時謹守欲發之心念意識。人於念頭形成之當下,即必要了了分明其未來會形成何種結果,莫待因緣成熟、果報償受現前之時,才發覺已一發不可收拾,為時已晚矣!
不淨念萌發之時應立即予以斷除,有此功夫否?若能做到,則境界必然提昇。一項重要之訣竅,即是時時守好心念,導向正向、光明、公正、無為、無私。念起之時能明辨並立斷,更佳之作法則是以真如之清靜識來起用,而非以八識之黑白來對應起用。
一切事務,不論聖事或凡事,皆取決於一心之念頭。念力之強弱,信心之足夠,是事務成敗之關鍵。信心信念乃啟動元神本靈之動力。元神作用若無啟動,定難以接收到來自 上蒼之加持。
汝等全員之心態是否同心一力?成事念力夠強,則諸佛能量有灌注之口徑也。汝等必要面臨內部與外界雙重之考驗,所謂考驗實乃自己個別心態觀念之導向而形成。若全體念力一致,形成一股堅不可摧的力量,則無不能達成之目標。
無極皇母已正式懿命汝等皆為此期弘化佛乘之種子精(菁)英。汝等乃是傳播正法之種子,亦是此道場之開創先鋒,自己若德性涵養不足以服眾,未來如何引渡教育眾生?汝等在一年當中,所有行事,包含起心動念之好壞,皆受到 上蒼之監督。
修道者須深信本我中即有佛性,能有諸佛之心量,即同仙佛無異。如此才不致僅於文字言語中來論道,必要能由靜定之中來生起妙慧,而不致修行一世僅是窮究經典、佛法之「經呆」而已。
靜坐時勿以預期心理去期待境界現前,因期待亦是一種不清靜之念,此乃是一種阻礙。可先以真意作用將火苗來點燃,逮到真神,以真如散發之能量來入定。須知禪定非局限於靜止之境,必要時時處於一元之相;深定功夫並非是要能久坐不起,能於日常生活中遇境不起凡心,即是三昧正定。
宇宙奧祕藏於人之玄妙竅門,真實之修持者必須啟發真如妙用,相印於大道周天。咱道場不言場面話,燃燈心法乃見性直入之法門,亦是當世成就之法航。門下弟子必要具出離生死洪流之決心,時時契印真如,內觀自性,檢視自心,方不負 上蒼之慈悲應化。
契印真如乃是修持功法之一,契合其實不是最難的,持恆保持那種狀態,才是高招,因此本門所有修子應將「時時帶功、時時契印真如」之功法,變成一種生活習慣。除了以此方法用功精進,提昇靈性、增強其能量之外,另一大竅門則是大德行之展現。大德行展現之時,能量則十分強勁來累增。德性臻至圓滿境界時,即能合於大道虛空之逍遙境界。
真如本體具備萬般之作用,可將能量轉化為各種形狀呈現,但修持者不宜有求取之心理,因如此做會將深層之意識陷入於不具足之缺陷當中。唯有不斷對當下已獲得之一切,存感恩之心態,方能再累積更加強大之能量。待能量聚集至一定程度時,則可將能量轉化為實相呈現。
若能確保自心已完全不受物相左右,即可善加運用天地之資糧源,真正無私無為來廣泛利益人道世界之眾生,並以有效之方式來成就當代佛子之靈性提昇。首要觀念心態正確,一切有形資源與無形下化皆水到渠成。汝等若有信心,用心去規劃,上蒼必然全面配合汝等引渡眾生所需要之資源也。
修習佛乘無上心法,即是修富足圓滿之道。汝等必要契入本靈與上天之本心,若能有多數成員啟動真如本靈之能量,必可集合群體之大力量,引動先天之玄奇妙用,擷取先天資源,相助於弘法利生之佛事。如此是不求而自得,乃是宇宙運用之公理而已。真正入於本體,自然一切具足也。
加強自我之實力,不是為了炫耀,而是為了累積能量,以備加惠眾生之所需。又本身各方條件富足,才可行有餘力去幫助需要幫助之眾生。切記:修富足強大之道,是為當下修行之趨勢,但絕非是比拼場面與道場大小。道場者非有形器物,心即道場,心即法界。心外求法,即是外道。時時是道場,處處是道場,事事樣樣皆是行道之契機。但當下之宗教道場,又有何者可參悟此「道」理?
人心總是習慣性作對立、分別之判斷,若不能盡除此二元相之念想,欲契入真道者,難矣!修持者應常檢視:自心有無人我分別之相?是否真正視眾生為一體?修道狂熱者心中常存「我」欲渡眾,殊不知人我相既已立,則自身已是難渡,又何能渡眾?佛性本如如,
一切應化妙法,隨緣引渡,而不造作,不執有無。因緣來時,隨緣應現;因緣滅時,心亦不存人我分別之相。
不著空,不執境,何時人我兩忘,物我境象皆空,即見真性,返回本來面目,契入大宇宙法界,有機瞄準法界體性之頻率,用即自然體現,靜則回返清靜,如同法界自然運作。此乃是一般修行禪功者不解之秘。
佛乘修子須相信自己具備如同 天父之大能,相信自我同 天父無異,亦有 天父之大愛精神以及無限之創造因質,切勿再以陰陽、是非之模式來思考。佛乘主旨乃是視眾生為一體;時時心懷眾生,念念不棄有情。天父亦是永遠同眾生一體。修子欲同 天父在一起,必先同眾生一體。欲同 天父同在,必要不捨任何一位眾生。此乃精神所在,失此精神,道場必然變調,則不能永續存在也。
學佛乘真正得法者,必破除「佛」之乘,不可視自己所修之法門為最高超而輕視其他法門以及一般眾生之教育方式。一味認為自己只要修「佛乘」即可,那早已入對待相也。分別心不除,依然是凡夫境也。
法門無高低,妄說高下者實乃不明大道真諦。弘道佈教者最忌自大狂妄,落入對立。宣道未成,先立籓籬,此乃眾生盲目追捧之明師易犯之囂張心態也。